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习近平民生观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导言第10-16页
    (一)选题意义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4页
        1.关于习近平民生观思想内涵的研究第11-12页
        2.关于习近平民生观思想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的研究第12-13页
        3.关于习近平民生观内容方面的研究第13-14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6页
        1.研究思路第14页
        2.研究方法第14-15页
        3.创新之处第15-16页
一、习近平民生观形成的条件第16-25页
    (一)习近平民生观形成的理论依据第16-20页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生思想第16-17页
        2.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民生思想第17-19页
        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思想第19-20页
    (二)习近平民生观形成的现实依据第20-22页
        1.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第20-21页
        2.我国现阶段民生发展领域取得成绩第21页
        3.我国民生发展领域存在问题第21-22页
    (三)习近平民生观形成的个人因素第22-25页
        1.坚信马列主义第22-23页
        2.树立为民服务的政治情怀第23-24页
        3.从地方到中央的工作经历第24-25页
二、习近平民生观的内容第25-42页
    (一)民生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思路第25-29页
        1.民生工作的奋斗目标第25-26页
        2.民生工作的思路第26-29页
    (二)民生工作的主要内容第29-37页
        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29-31页
        2.精准发力抓好就业工作第31-32页
        3.构建城乡社会保障体制第32-33页
        4.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改革第33-34页
        5.解决当代城乡住房难问题实现居者有其屋第34-35页
        6.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35-37页
    (三)民生工作的保障第37-42页
        1.发展经济第37-38页
        2.深化改革第38-39页
        3.促进民主政治第39-40页
        4.加强党的建设第40-42页
三、习近平民生观的意义第42-48页
    (一)习近平民生观的理论意义第42-44页
        1.对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丰富和发展第42-43页
        2.对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43-44页
        3.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第44页
    (二)习近平民生观的实践意义第44-48页
        1.有助于指导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第45-46页
        2.更好地理解并实现中国梦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医患关系重构研究--以德州市为例
下一篇:习近平的人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