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基于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医患关系重构研究--以德州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3页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思路第14页
        1.3.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第15-16页
        1.4.1 创新第15页
        1.4.2 不足第15-16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第16-24页
    2.1 医患关系第16-18页
        2.1.1 医患关系的定义第16-17页
        2.1.2 医患关系的特点第17-18页
    2.2 和谐社会第18-20页
        2.2.1 和谐社会的内涵第18-19页
        2.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第19-20页
    2.3 和谐社会与医患关系的内在联系第20-21页
        2.3.1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第20-21页
        2.3.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优化就医环境、和谐医患关系的坚强后盾第21页
    2.4 理论依据第21-24页
        2.4.1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1-22页
        2.4.2 和谐社会理论第22-24页
第3章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基于德州市的分析第24-32页
    3.1 现状第24-27页
        3.1.1 总体情况第24-25页
        3.1.2 医患双方满意度及信任度下降第25页
        3.1.3 医患沟通不良第25-26页
        3.1.4 医疗纠纷发生数量逐年上升第26页
        3.1.5 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难见成效第26-27页
    3.2 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分析第27-30页
        3.2.1 医方因素第27-28页
        3.2.2 患方因素第28页
        3.2.3 医患双方沟通因素第28-29页
        3.2.4 社会因素第29-30页
    3.3 成因分析第30-32页
        3.3.1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第30页
        3.3.2 医疗体制不够完善,社会保障难以全覆盖第30-31页
        3.3.3 缺乏法律对医疗行业的监管第31-32页
第4章 改善医患关系的国内外经验借鉴第32-36页
    4.1 国内经验借鉴第32-33页
        4.1.1 北京由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指定调解机构调解第32页
        4.1.2 天津成立医疗纠纷仲裁委员会第32-33页
        4.1.3 上海由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第33页
    4.2 国外经验借鉴第33-36页
        4.2.1 美国ADR模式第33页
        4.2.2 日本协同治理模式第33-34页
        4.2.3 第三方调节模式第34-36页
第5章 和谐社会视角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建议第36-44页
    5.1 改进和加强政府责任,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第36-41页
        5.1.1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和医事法机制第36-37页
        5.1.2 健全第三方调节机制——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第37-38页
        5.1.3 健全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第38-39页
        5.1.4 优化资源配置,着力解决医疗供给和需求的矛盾第39-40页
        5.1.5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严格的医师考核制度第40-41页
    5.2 切实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能力,加强文化建设第41-43页
        5.2.1 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第42页
        5.2.2 强化人文建设,提高医生医德医风第42页
        5.2.3 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培养医患沟通技巧第42-43页
    5.3 扩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第43页
    5.4 社会各阶层共同建立和谐的舆论氛围第43-44页
        5.4.1 大众媒体为主导,引导群众理性看待媒体报道第43页
        5.4.2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使和谐观念深入人心第43-44页
第6章 结语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附录第50-54页
致谢第54-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带一路”对欧的媒介化公共外交:政府议程与媒体议程的关系论证
下一篇:习近平民生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