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5-11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5页 |
1.2 东天山印支期花岗岩研究现状 | 第5-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6-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6-9页 |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 第9页 |
1.5 分析方法 | 第9-11页 |
1.5.1 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 | 第9-10页 |
1.5.2 锆石Hf同位素 | 第10页 |
1.5.3 全岩主量、微量元素 | 第10-11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1-17页 |
2.1 地层 | 第12-13页 |
2.1.1 新太古界冬瓜岭岩组 | 第12页 |
2.1.2 新太古-古元古界天湖岩群 | 第12页 |
2.1.3 长城系星星峡岩群 | 第12-13页 |
2.1.4 蓟县系卡瓦布拉克岩群 | 第13页 |
2.1.5 下石炭统阿齐山组 | 第13页 |
2.1.6 中二叠统库莱组 | 第13页 |
2.1.7 下-中侏罗统水西沟群 | 第13页 |
2.2 岩浆岩 | 第13-16页 |
2.3 脉岩 | 第16页 |
2.4 断裂 | 第16-17页 |
第3章 雅满苏南岩体地质学及岩石学特征 | 第17-19页 |
第4章 雅满苏南花岗岩年代学特征 | 第19-21页 |
第5章 雅满苏南花岗岩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特征 | 第21-27页 |
5.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21页 |
5.2 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21-22页 |
5.3 锆饱和温度 | 第22-25页 |
5.4 锆石Hf同位素特征 | 第25-27页 |
第6章 雅满苏南花岗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 第27-31页 |
6.1 雅满苏花岗岩成因类型 | 第27-28页 |
6.2 岩浆源区与演化 | 第28-29页 |
6.3 地球动力学背景 | 第29-31页 |
第7章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