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SUMMARY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21页 |
1.2.1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2 气候变化及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2.3 作物生长数字化平台构建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7页 |
2.0 研究区域及试验田概况 | 第21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2.3.1 追肥梯度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2.3.2 不同种植模式试验设计 | 第24页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4-26页 |
2.5 数据计算和统计方法 | 第26-30页 |
2.5.1 历史气候变化及对春玉米生产力影响统计指标 | 第26-29页 |
2.5.2 气候模拟及预测评价指标 | 第29-30页 |
2.6 AquaCrop作物模型 | 第30-37页 |
2.6.1 AquaCrop模型中产量对水分的响应 | 第30-31页 |
2.6.2 AquaCrop模型的特点 | 第31-32页 |
2.6.3 AquaCrop模型的运行原理 | 第32-36页 |
2.6.4 AquaCrop模型运行所需参数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的AquaCrop模型模拟及管理措施优化 | 第37-47页 |
3.1 AquaCrop模型参数初始化设置 | 第38-39页 |
3.1.1 土壤数据 | 第38-39页 |
3.1.2 气象数据 | 第39页 |
3.1.3 作物参数数据 | 第39页 |
3.2 AquaCrop模型适用性评价 | 第39-43页 |
3.2.1 作物模型有效性评价方法及指标 | 第39-40页 |
3.2.2 AquaCrop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0页 |
3.2.3 AquaCrop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40-43页 |
3.3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管理参数模拟优化分析 | 第43-45页 |
3.3.1 不同管理参数水平下春玉米产量模拟设置 | 第43-44页 |
3.3.2 管理参数优化分析 | 第44-45页 |
3.4 讨论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不同种植模式下旱地春玉米产量对降雨和气温变化的响应规律 | 第47-58页 |
4.1 AquaCrop模型初始化参数设置 | 第47-49页 |
4.2 春玉米不同种植模式下AquaCrop模型参数校准和验证 | 第49-51页 |
4.2.1 春玉米不同种植模式下AquaCrop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9页 |
4.2.2 春玉米不同种植模式下AquaCrop模型模拟有效性和精度分析 | 第49-51页 |
4.3 不同种植模式下春玉米产量对历史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 | 第51-56页 |
4.3.1 试验点历史气温和降雨变化特征 | 第51页 |
4.3.2 气候情景设置 | 第51-52页 |
4.3.3 不同气候情景下三种种植模式产量波动范围比较 | 第52-54页 |
4.3.4 不同气候情景下三种种植模式的模拟产量变化及差异性分析 | 第54-56页 |
4.4 讨论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甘肃中部地区不同年代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春玉米的影响机制研究 | 第58-85页 |
5.1 模拟情景及因素水平设置 | 第58-59页 |
5.2 甘肃中部地区气候资源时间变化特征 | 第59-68页 |
5.3 甘肃中部地区春玉米产量、生物量时间变化特征 | 第68-74页 |
5.4 气候变化对甘肃中部地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机理 | 第74-83页 |
5.4.1 春玉米产量和生物量潜力与气象因子偏相关分析 | 第74-76页 |
5.4.2 春玉米产量和生物量潜力与各气象因子回归模型建立 | 第76-79页 |
5.4.3 单因素及交互对春玉米产量和生物量作用解析 | 第79-8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 甘肃中部地区气候模拟评估预测及对未来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85-108页 |
6.1 CMIP5气候模式介绍及数据来源 | 第85-87页 |
6.2 CMIP5多模式对历史气温模拟能力评估 | 第87-93页 |
6.3 CMIP5多模式对未来气温预测 | 第93-99页 |
6.4 CMIP5多模式对历史降雨量模拟能力评估 | 第99-103页 |
6.5 CMIP5多模式对未来降雨量预测 | 第103-105页 |
6.6 甘肃中部地区未来春玉米产量预测 | 第105-106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七章 基于作物模型和气候模式的玉米生长数字化平台 | 第108-121页 |
7.1 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内容 | 第108-110页 |
7.1.1 系统设计思路 | 第108-109页 |
7.1.2 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内容 | 第109-110页 |
7.1.3 系统的开发模式及工作流程 | 第110页 |
7.2 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110-112页 |
7.3 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实现 | 第112-120页 |
7.3.1 系统开发环境及软硬件需求 | 第112-113页 |
7.3.2 界面设计与运行 | 第113-120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 | 第121-126页 |
8.1 讨论 | 第121-122页 |
8.2 结论 | 第122-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个人简介 | 第137-138页 |
导师简介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