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机车构造论文

调车机车侧墙结构静强度分析及优化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课题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1-12页
    1.4 本章小结第12-13页
第二章 机车总体简介第13-18页
    2.1 机车车体种类的划分第13-14页
    2.2 机车车体结构及其布局简介第14-15页
    2.3 机车的主要技术参数第15-16页
    2.4 车体结构的主要材料及其属性第16-17页
    2.5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三章 有限元梁单元模型建立与分析第18-25页
    3.1 静强度分析内容第18页
    3.2 有限元梁单元模型建立第18-22页
        3.2.1 参数化建模第18-19页
        3.2.2 赋予材料属性第19-20页
        3.2.3 设置分析步第20-21页
        3.2.4 添加载荷以及设置边界条件第21-22页
        3.2.5 网格划分第22页
        3.2.6 提交分析第22页
    3.3 车体强度和刚度评定准则第22-23页
        3.3.1 车体强度评定准则第22-23页
        3.3.2 车体刚度评定准则第23页
    3.4 有限元梁单元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第23-24页
        3.4.1 应力分析第23-24页
        3.4.2 位移分析第24页
        3.4.3 分析结果评定第24页
    3.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四章 实体单元模型建立与分析第25-51页
    4.1 车体几何模型建立第25-26页
        4.1.1 机车侧墙结构几何建模第25-26页
        4.1.2 机车顶棚与顶盖结构几何建模第26页
    4.2 框架式结构有限元实体单元模型建立第26-31页
        4.2.1 赋予材料属性第26-27页
        4.2.2 网格划分第27-28页
        4.2.3 设置分析步第28页
        4.2.4 定义相互作用第28-29页
        4.2.5 添加载荷与设置边界条件第29-31页
        4.2.6 提交计算第31页
    4.3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第31-41页
        4.3.1 应力分析结果与评定第31-37页
        4.3.2 位移分析结果与评定第37-41页
    4.4 框架式车体侧墙结构优化第41-49页
        4.4.1 优化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第41-42页
        4.4.2 应力分析结果与评定第42-46页
        4.4.3 位移分析结果与评定第46-49页
    4.5 框架式机车结构优化前后分析对比第49页
    4.6 实际应用第49-50页
    4.7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车体结构优化分析第51-62页
    5.1 车体结构优化方案的确定第51-52页
        5.1.1 轻量化设计方法第51页
        5.1.2 优化方案第51-52页
    5.2 车体优化结构模型建立第52-54页
        5.2.1 车体优化结构几何模型建立第52-53页
        5.2.2 车体优化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3-54页
    5.3 优化结构计算结果第54-60页
        5.3.1 应力分析结果与评定第54-57页
        5.3.2 位移分析结果与评定第57-60页
    5.4 桁架式优化结构与框架式优化结构对比分析第60-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论与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牵引及电空联合制动试验平台测控系统的开发
下一篇:PPP模式下大连快轨3号线定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