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车机车侧墙结构静强度分析及优化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1-1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机车总体简介 | 第13-18页 |
2.1 机车车体种类的划分 | 第13-14页 |
2.2 机车车体结构及其布局简介 | 第14-15页 |
2.3 机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 第15-16页 |
2.4 车体结构的主要材料及其属性 | 第16-1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有限元梁单元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18-25页 |
3.1 静强度分析内容 | 第18页 |
3.2 有限元梁单元模型建立 | 第18-22页 |
3.2.1 参数化建模 | 第18-19页 |
3.2.2 赋予材料属性 | 第19-20页 |
3.2.3 设置分析步 | 第20-21页 |
3.2.4 添加载荷以及设置边界条件 | 第21-22页 |
3.2.5 网格划分 | 第22页 |
3.2.6 提交分析 | 第22页 |
3.3 车体强度和刚度评定准则 | 第22-23页 |
3.3.1 车体强度评定准则 | 第22-23页 |
3.3.2 车体刚度评定准则 | 第23页 |
3.4 有限元梁单元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3.4.1 应力分析 | 第23-24页 |
3.4.2 位移分析 | 第24页 |
3.4.3 分析结果评定 | 第2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实体单元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25-51页 |
4.1 车体几何模型建立 | 第25-26页 |
4.1.1 机车侧墙结构几何建模 | 第25-26页 |
4.1.2 机车顶棚与顶盖结构几何建模 | 第26页 |
4.2 框架式结构有限元实体单元模型建立 | 第26-31页 |
4.2.1 赋予材料属性 | 第26-27页 |
4.2.2 网格划分 | 第27-28页 |
4.2.3 设置分析步 | 第28页 |
4.2.4 定义相互作用 | 第28-29页 |
4.2.5 添加载荷与设置边界条件 | 第29-31页 |
4.2.6 提交计算 | 第31页 |
4.3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31-41页 |
4.3.1 应力分析结果与评定 | 第31-37页 |
4.3.2 位移分析结果与评定 | 第37-41页 |
4.4 框架式车体侧墙结构优化 | 第41-49页 |
4.4.1 优化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4.4.2 应力分析结果与评定 | 第42-46页 |
4.4.3 位移分析结果与评定 | 第46-49页 |
4.5 框架式机车结构优化前后分析对比 | 第49页 |
4.6 实际应用 | 第49-5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车体结构优化分析 | 第51-62页 |
5.1 车体结构优化方案的确定 | 第51-52页 |
5.1.1 轻量化设计方法 | 第51页 |
5.1.2 优化方案 | 第51-52页 |
5.2 车体优化结构模型建立 | 第52-54页 |
5.2.1 车体优化结构几何模型建立 | 第52-53页 |
5.2.2 车体优化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3-54页 |
5.3 优化结构计算结果 | 第54-60页 |
5.3.1 应力分析结果与评定 | 第54-57页 |
5.3.2 位移分析结果与评定 | 第57-60页 |
5.4 桁架式优化结构与框架式优化结构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