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内容及目标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2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沉积物氮形态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2 沉积物氮污染评价进展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3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7-22页 |
2.1.1 区域位置 | 第17页 |
2.1.2 地质地貌 | 第17-18页 |
2.1.3 气候 | 第18-19页 |
2.1.4 水文 | 第19页 |
2.1.5 土壤 | 第19-20页 |
2.1.6 生物资源 | 第20-21页 |
2.1.7 港址资源 | 第21页 |
2.1.8 旅游资源 | 第21-22页 |
2.2 仪器和试剂 | 第22-24页 |
2.2.1 仪器 | 第22-23页 |
2.2.2 试剂 | 第23-24页 |
2.3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 第24-25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25-31页 |
2.4.1 样品测定 | 第25-30页 |
2.4.2 数据处理与误差控制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1-55页 |
3.1 理化性质 | 第31-35页 |
3.1.1 上覆水理化性质 | 第31页 |
3.1.2 粒度及矿物组成 | 第31-35页 |
3.2 沉积物氮的分布特征 | 第35-46页 |
3.2.1 表层沉积物氮的分布特征 | 第35-43页 |
3.2.2 沉积物总氮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43-46页 |
3.3 表层沉积物其他营养盐分布特征 | 第46-48页 |
3.4 沉积物各物质相关性分析 | 第48-51页 |
3.4.1 氮赋存形态与中值粒径、有机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50页 |
3.4.2 表层沉积物氮磷含量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3.5 沉积物污染现状评价 | 第51-55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55-59页 |
4.1 结论 | 第55-57页 |
4.1.1 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分布特征 | 第55页 |
4.1.2 表层沉积物氮形态特征 | 第55-56页 |
4.1.3 柱状沉积物总氮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56-57页 |
4.2 建议 | 第57-59页 |
4.2.1 修复、恢复环湖湿地,维护生态稳定、平衡 | 第57页 |
4.2.2 建设环湖防护林带,构建绿色的、安全的屏障 | 第57页 |
4.2.3 推广环保的养殖方式,合理的利用养殖资源 | 第57页 |
4.2.4 增强法制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 第57页 |
4.2.5 治标要治本,积极做好防污工作 | 第57-58页 |
4.2.6 加大周边污染企业和围垦区的治理 | 第58页 |
4.2.7 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 第58页 |
4.2.8 实行立体生态修复,建立人工浮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