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论文

“河长制”实践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9页
绪论第13-21页
    一、研究缘起第13-15页
        (一) 研究背景第13-14页
        (二) 研究意义第14-15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5-19页
        (一) 国内相关研究第15-17页
        (二) 国外相关研究第17-18页
        (三) 国内外研究的评价第18-19页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9页
        (一) 研究内容第19页
        (二) 研究方法第19页
    四、可能创新及不足之处第19-21页
第一章 核心概念、基础理论与历史溯源第21-26页
    一、核心概念第21页
        (一) 河长制第21页
    二、基础理论第21-24页
        (一) 公共资源治理模式第21-23页
        (二) 其他基础理论第23-24页
    三、历史溯源第24-26页
        (一) 河长制出现前第24页
        (二) 河长制的缘起第24-25页
        (三) 江苏省河长制实践阶段演进第25-26页
第二章 江苏河长制实践分析第26-38页
    一、江苏河长制实践考察第26-29页
        (一) 组织载体第26页
        (二) 基本制度第26-28页
        (三) 制定计划第28-29页
        (四) 立法保障第29页
    二、江苏省河长制实践成效第29-30页
        (一) 河湖管护得到强化第30页
        (二) 采砂管理秩序持续改善第30页
        (三) 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第30页
        (四) 政务公开第30页
    三、江苏省河长制实践困境第30-34页
        (一) 运行基础条件的薄弱第31-32页
        (二) 政府行为失范第32-33页
        (三) 社会配合度低,主动性差第33-34页
    四、江苏省河长制实践困境的原因分析第34-38页
        (一) 司法体制的滞后第34-35页
        (二) 中国行政体制痼疾第35页
        (三) 公共精神淡薄第35页
        (四) 河长制运行机制不健全第35-38页
第三章 国外河湖治理的经验第38-44页
    一、美国经验第38页
    二、英国经验第38-39页
    三、澳大利亚经验第39-40页
    四、经验的价值分析第40-44页
        (一) 治理机构设立原则第40-41页
        (二) 契约化管理第41-42页
        (三) 管理理念与时俱进第42页
        (四) 资源综合管理第42页
        (五) 合理使用奖惩机制第42页
        (六) 重视公众力量,引入公众参与机制第42-43页
        (七) 物质保障第43-44页
第四章 完善河长制的对策建议第44-51页
    一、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加强执法第44-45页
        (一) 加强立法,修订标准、处罚力度第44页
        (二) 将河长制纳入法律或行政法规范畴第44页
        (三) 加强执法第44-45页
    二、夯实“河长制”运行基础第45-47页
        (一) 明确各方职责,改进并落实工作运行机制第45页
        (二) 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升公共意识第45页
        (三) 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治理效率第45-46页
        (四) 多渠道资金保障第46页
        (五) 建立数字化治理平台、河道监控系统等第46-47页
    三、行政体制进行整体性改革第47页
    四、强化考核评价,把问责落到实处第47-48页
        (一) 构建科学河湖评价指标、落实工作人员考核指标第47页
        (二) 具体化问责机制,倒逼责任落实第47-48页
    五、树立多元治理目标,培养综合治理理念第48页
    六、引入市场类政策工具第48-49页
        (一) 对排污企业进行管制,促使产业升级第48页
        (二) 市场多方位参与第48-49页
        (三) 推荐管养分离的方式第49页
    七、引入社会群体、公众力量第49-51页
        (一) 提高公众公共意识,参与公共治理第49页
        (二)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第49-51页
结束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影响厌氧氨氧化与硫自养反硝化耦合体系(A/SAD)的运行性能的内源性因素以及动态调控策略
下一篇:南极中山站至Dome A表层雪痕量元素空间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