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IC模型在J公司M产品质量改善中的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质量发展的历程 | 第11-14页 |
1.2.1 国外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1.2.2 国内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1.3 六西格玛管理理论综述 | 第14-16页 |
1.3.1 六西格玛的发展历程 | 第14页 |
1.3.2 六西格玛的统计意义 | 第14-15页 |
1.3.3 六西格玛的管理体系 | 第15页 |
1.3.4 六西格玛的内涵 | 第15-16页 |
1.4 六西格玛的工具 | 第16-17页 |
1.4.1 六西格玛改进模式DMAIC的介绍 | 第16-17页 |
1.4.2 六西格玛设计模式DMADV的介绍 | 第17页 |
1.4.3 DMAIC与DMADV之间的差异 | 第17页 |
1.5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4 论文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J公司M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第21-38页 |
2.1 J公司介绍 | 第21-24页 |
2.1.1 J公司发展历程 | 第21页 |
2.1.2 J公司M产品介绍 | 第21-23页 |
2.1.3 公司组织架构 | 第23-24页 |
2.2 公司质量管理流程 | 第24-28页 |
2.2.1 新产品开发验证流程 | 第24-26页 |
2.2.2 大批量生产质量管理 | 第26-27页 |
2.2.3 质量管理体系 | 第27-28页 |
2.3 激光打印机组装工艺介绍 | 第28-31页 |
2.3.1 M产品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2.3.2 M产品改善背景 | 第30-31页 |
2.4 项目的定义阶段 | 第31-37页 |
2.4.1 了解客户的需求 | 第31-32页 |
2.4.2 SIPOC图梳理流程 | 第32-33页 |
2.4.3 问题陈诉以及现状分析 | 第33-36页 |
2.4.4 项目范围和目标 | 第36页 |
2.4.5 项目的时间安排 | 第36页 |
2.4.6 项目参加的人员与项目任务计划书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M产品质量改善项目数据收集和分析 | 第38-51页 |
3.1 项目的量测阶段 | 第38-44页 |
3.1.1 量测系统验证 | 第38-41页 |
3.1.2 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 第41-42页 |
3.1.3 量测分析 | 第42-44页 |
3.2 项目的分析阶段 | 第44-50页 |
3.2.1 可能变量的确定 | 第44-47页 |
3.2.2 可能变量的初步分析 | 第47-48页 |
3.2.3 关键变量X的确定 | 第48-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M产品质量改善的实施和控制 | 第51-56页 |
4.1 项目的改善阶段 | 第51-53页 |
4.1.1 改善计划表 | 第51-52页 |
4.1.2 无尘室湿度的优化 | 第52-53页 |
4.2 项目的控制阶段 | 第53-55页 |
4.2.1 改进后的制程监控 | 第53-54页 |
4.2.2 改进措施的标准化和书面化 | 第54-55页 |
4.2.3 项目的控制 | 第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DMAIC改进模型实施效果与评价 | 第56-61页 |
5.1 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 第56-58页 |
5.1.1 项目实施后直接经济效益 | 第56-57页 |
5.1.2 项目实施后间接效益 | 第57-58页 |
5.2 DMAIC改进模型实施的评价 | 第58-60页 |
5.2.1 项目实施的心得体会 | 第58-59页 |
5.2.2 本文的不足 | 第59页 |
5.2.3 展望 | 第59-6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件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