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页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2 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监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 第15-26页 |
2.1 网络社团的内涵与外延 | 第15-17页 |
2.2 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的界定 | 第17-20页 |
2.3 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监管的内涵 | 第20-21页 |
2.4 加强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监管的必要性与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2.4.1 加强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监管的必要性 | 第21页 |
2.4.2 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3 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的作用、监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6-46页 |
3.1 网络社团及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的兴起 | 第26-28页 |
3.2 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的主要作用 | 第28-36页 |
3.2.1 颠覆传统公益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结社与集体行动模式 | 第29-30页 |
3.2.2 降低公民参与成本,激发了公民的公益慈善精神 | 第30-32页 |
3.2.3 拓展公益慈善组织空间,壮大社会组织力量 | 第32-33页 |
3.2.4 普及现代公益文化,影响乃至改变公共政策 | 第33-36页 |
3.3 我国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监管的现状与法律政策 | 第36-39页 |
3.3.1 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监管的相关法律 | 第36-37页 |
3.3.2 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监管的体制与政策 | 第37-38页 |
3.3.3 第三方评估监督试点 | 第38-39页 |
3.4 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39-46页 |
3.4.1 政府监管的过度与匮乏 | 第39-42页 |
3.4.2 社会监督比较薄弱 | 第42-43页 |
3.4.3 内部治理和自律机制不健全 | 第43-44页 |
3.4.4 监管不到位损害网络社团公信力 | 第44-46页 |
4 国外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监管的基本经验 | 第46-51页 |
4.1 法律体系比较完善 | 第46-47页 |
4.2 准入政策相对宽松 | 第47-48页 |
4.3 日常监管规范多样 | 第48-49页 |
4.4 财政投入与税收优惠互补 | 第49-51页 |
5 加强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51-59页 |
5.1 完善和落实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监管的法律和政策 | 第51-54页 |
5.1.1 转变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监管的法律政策理念 | 第51-52页 |
5.1.2 制订和完善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监管的法律和政策 | 第52-54页 |
5.1.3 增强网络社团公益行为监管的执行力 | 第54页 |
5.2 加强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和力度 | 第54-56页 |
5.2.1 增强媒体、社会和公民监督力度 | 第55页 |
5.2.2 发挥第三方专业监督的优势 | 第55-56页 |
5.3 加强网络社团内部的自我监督 | 第56-57页 |
5.4 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 | 第57页 |
5.5 建立志愿者的培训与激励机制 | 第57-59页 |
6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