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1.1 国家政策影响 | 第11页 | 
| 1.1.2 社会变化与经济建设要求 | 第11页 | 
| 1.1.3 自身旅游业发展需要 | 第11-12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3 研究内容、理论和方法 | 第13-18页 | 
| 1.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1.3.2 研究理论 | 第14-16页 |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9-29页 | 
| 2.1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 2.1.1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历程 | 第19页 | 
| 2.1.2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 | 第19-22页 | 
| 2.1.3 国内外乡村旅游地乡村性研究 | 第22-25页 | 
| 2.2 现有研究对本文的启示 | 第25页 | 
| 2.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5-29页 | 
| 2.3.1 乡村旅游概念 | 第25页 | 
| 2.3.2 乡村旅游的内涵诠释 | 第25-26页 | 
| 2.3.3 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性涵义 | 第26-28页 | 
| 2.3.4 闽南地区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 第3章 乡村旅游地测评体系构建 | 第29-39页 | 
| 3.1 乡村性指数模型组成结构 | 第29页 | 
| 3.2 乡村旅游地乡村性指数模型构建即评价标准设计 | 第29-34页 | 
| 3.2.1 乡村旅游地乡村性指数模型构建 | 第29-30页 | 
| 3.2.2 数据资料的分析 | 第30-32页 | 
| 3.2.3 乡村性指数评价标准设计 | 第32-34页 | 
| 3.3 乡村性测评体系的构建 | 第34-39页 | 
| 3.3.1 测评体系的建立依据原则 | 第34-35页 | 
| 3.3.2 测评体系的构建设计说明 | 第35-39页 | 
| 第4章 案例研究——闽南地区乡村旅游地乡村性 | 第39-49页 | 
| 4.1 闽南地区乡村旅游地概况分析 | 第39页 | 
| 4.2 闽南三个典型乡村旅游地案例 | 第39-41页 | 
| 4.2.1 闽南地区旅游地案例选择说明: | 第39-40页 | 
| 4.2.2 厦门云洋丽田园农家乐 | 第40页 | 
| 4.2.3 漳州格林美提子观光园 | 第40-41页 | 
| 4.2.4 泉州围头村 | 第41页 | 
| 4.3 调研访谈过程及乡村性测评研究 | 第41-45页 | 
| 4.3.1 研究区域典型案例调研过程 | 第41-43页 | 
| 4.3.2 数据的获取 | 第43页 | 
| 4.3.3 研究过程及乡村性分级研究 | 第43-45页 | 
| 4.4 闽南三个典型乡村旅游地乡村性评价及分析 | 第45-49页 | 
| 4.4.1 闽南地区典型乡村旅游地乡村性评价 | 第45-46页 | 
| 4.4.2 乡村旅游地乡村性分析 | 第46-49页 | 
| 第5章 基于乡村性内涵的乡村旅游地发展建议 | 第49-55页 | 
| 5.1 乡村旅游地乡村性的内涵挖掘 | 第49-50页 | 
| 5.1.1 乡村性应包含顺应历史潮流的本土文化的提升 | 第49页 | 
| 5.1.2 符合发展的乡村性是既保留乡土性又保障农民发展 | 第49-50页 | 
| 5.1.3 乡村原真性是乡村旅游地乡村性的核心内涵 | 第50页 | 
| 5.2 基于乡村性内涵的乡村旅游地发展方向的建议 | 第50-55页 | 
| 5.2.1 坚持本土化与乡村性相结合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路线 | 第50页 | 
| 5.2.2 将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性和当地文化原真性有效融合 | 第50-51页 | 
| 5.2.3 乡村性保护下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个性化旅游产品规划 | 第51-52页 | 
| 5.2.4 政府应做好政策扶持,以乡村旅游促进城乡一体化进步 | 第52-54页 | 
| 5.2.5 挖掘在地乡村旅游的独有特征,推动体验式乡村旅游发展 | 第54-55页 | 
| 第6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 第55-57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 6.2 研究的不足 | 第56页 | 
| 6.3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 致谢 | 第63-65页 | 
| 附录A 专家评分表 | 第65-69页 | 
| 附录B 闽南地区乡村旅游地乡村性研究问卷 | 第69-71页 | 
| 附录C 闽南地区乡村旅游地乡村性研究访谈大纲 | 第71-73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