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基础工程论文

杭州市钱江新城区块深基坑支护设计研究及监测分析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深基坑工程发展概述第10-12页
        1.1.1 基坑尺寸的发展第10-11页
        1.1.2 基坑工程支护方式的发展第11页
        1.1.3 基坑工程支护方式理论分析的发展第11-12页
        1.1.4 基坑工程支护设计理论和施工信息化的发展第12页
    1.2 基坑工程特点第12-13页
    1.3 基坑工程研究现状第13-18页
        1.3.1 基坑工程理论分析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基坑工程支护方式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3 基坑工程施工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本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杭州市钱江新城区块地基土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第20-37页
    2.1 前言第20-21页
    2.2 气象第21-22页
    2.3 地质构造与地层特点第22-26页
    2.4 地基土分布情况及其特性第26-30页
    2.5 区块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第30-33页
        2.5.1 地表水第30页
        2.5.2 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第30-31页
        2.5.3 历年地下水高水位记录第31页
        2.5.4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第31-33页
    2.6 区块内深基坑开挖稳定性分析第33-36页
        2.6.1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基坑支护设计参数的统计第33-36页
        2.6.2 区块内深基坑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第36页
    2.7 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杭州市钱江新城区块基坑开挖与支护数值模拟研究第37-77页
    3.1 前言第37页
    3.2 有限元法第37-39页
        3.2.1 有限元法介绍第37-38页
        3.2.2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第38-39页
    3.3 土的本构模型第39-45页
        3.3.1 Mohr-Coulomb模型第40-42页
        3.3.2 剑桥(临界状态)模型第42-44页
        3.3.3 Drucker-Prager模型第44-45页
    3.4 钱江新城区块深基坑开挖工程实例分析第45-76页
        3.4.1 有限元程序介绍第45-47页
        3.4.2 工程实例背景第47-48页
        3.4.3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第48-49页
        3.4.4 基坑支护方案第49-50页
        3.4.5 基坑开挖与支护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第50-53页
        3.4.6 基坑开挖与支护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第53-58页
        3.4.7 基坑开挖与支护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58-66页
        3.4.8 应用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F-SPW)计算比较第66-76页
    3.5 小结第76-77页
第4章 中国人寿建设项目基坑支护设计与监测分析第77-103页
    4.1 前言第77页
    4.2 基坑整体支护方案情况第77-81页
        4.2.1 基坑支护方案第77-80页
        4.2.2 基坑支护结构构造要求第80-81页
    4.3 基坑工程施工设计说明第81-85页
        4.3.1 地下连续墙施工第81-82页
        4.3.2 止水帷幕施工第82页
        4.3.3 支撑梁、压顶梁、围檩梁及立柱桩施工第82-83页
        4.3.4 坑内、坑外降水工程方案第83页
        4.3.5 土方开挖第83-85页
    4.4 基坑施工监测第85-93页
        4.4.1 基坑监测目的第85-86页
        4.4.2 监测内容与监测频率第86-88页
        4.4.3 警戒值第88-89页
        4.4.4 监测方法及原理第89-93页
    4.5 基坑监测成果与分析第93-97页
        4.5.1 各测斜孔最大位移第93-94页
        4.5.2 各水位孔水位深度第94-95页
        4.5.3 测点支撑轴力第95-96页
        4.5.4 各观测点沉降第96-97页
    4.6 与理论模型的验证第97-102页
        4.6.1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的验证第97-99页
        4.6.2 测点支撑轴力的验证第99-100页
        4.6.3 地表沉降的验证第100-102页
    4.7 小结第102-103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103-105页
    5.1 结论第103页
    5.2 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火温和材料性能的检测鉴定及加固修复
下一篇:船舶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可行性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