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

安乐死的多视角阐释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3-19页
    一、选题意义第13-14页
    二、对前人有关安乐死问题的研究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归纳第14-18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三、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一章 安乐死的历史溯源与分类第19-25页
    第一节 安乐死的历史溯源第19-22页
        一、死亡的界定第19-20页
        二、安乐死的定义第20-21页
        三、安乐死的分类第21-22页
    第二节 安乐死的实践期第22-25页
第二章 从功利主义的视角看安乐死第25-32页
    第一节 情感因素对安乐死的影响第26-27页
        一、亲属的立场第26-27页
        二、来自社会的同情第27页
    第二节 幸福最大化对安乐死实施的影响第27-28页
    第三节 利益最大化对安乐死实施的影响第28-31页
        一、对患者的利益第29-30页
        二、对亲属的利益第30页
        三、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和节约第30-31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从金律的视角看安乐死第32-37页
    第一节 什么是金律第32-34页
        一、金律在道德哲学中的普遍定义第32页
        二、康德道德哲学中的金律定义第32-34页
    第二节 金律对安乐死问题的影响第34-36页
        一、金律的适用性第34-35页
        二、金律对安乐死合理性的支撑第35-36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从宗教的视角看安乐死第37-44页
    第一节 基督教对安乐死的态度第37-40页
        一、上帝的指令第37-39页
        二、上帝对生命权的支配第39页
        三、受难是上帝的安排第39-40页
    第二节 佛教对安乐死的解读第40-42页
        一、中国佛教的传统死亡观第40-42页
        二、佛教传统死亡观之下的安乐死态度第42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五章 安乐死实践的可行性第44-50页
    第一节 可能面临的质疑第44-46页
    第二节 应对质疑的具体方法第46-50页
        一、生死观的调整第46-48页
        二、制度的完善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饮食伦理研究
下一篇:柏拉图关于知识定义的论证——《泰阿泰德篇》的文本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