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城镇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互动关系 | 第16-35页 |
2.1 城镇、城镇土地利用以及城镇交通系统 | 第16-22页 |
2.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2 城镇土地利用分析 | 第18-21页 |
2.1.3 城镇交通现状 | 第21-22页 |
2.2 城镇空间形态演变 | 第22-29页 |
2.2.1 城镇空间形态及其演变规律 | 第22-26页 |
2.2.2 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页 |
2.2.3 交通在城镇空间形态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 第26-29页 |
2.3 城镇土地利用与交通的互动影响机制分析 | 第29-32页 |
2.3.1 城镇土地利用与交通的互动关系研究 | 第30-31页 |
2.3.2 城镇土地利用对交通的作用 | 第31页 |
2.3.3 交通对城镇土地利用的作用 | 第31-32页 |
2.4 城镇土地利用与交通的相互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2.4.1 城镇土地利用对交通的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2.4.2 交通对城镇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土地利用的城镇居民出行生成预测 | 第35-48页 |
3.1 城镇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 第35-37页 |
3.2 城镇居民出行生成预测基本问题 | 第37-42页 |
3.2.1 研究的范围 | 第37页 |
3.2.2 基于出行特征的城镇用地分类 | 第37-39页 |
3.2.3 基于土地利用的城镇交通分区 | 第39-40页 |
3.2.4 城镇居民出行生成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3.3 基于土地利用的城镇居民出行生成预测思路 | 第42-43页 |
3.4 基于土地利用的城镇居民出行生成预测模型 | 第43-47页 |
3.4.1 模型研究的相关参数 | 第43-45页 |
3.4.2 基于土地利用的城镇居民出行发生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3.4.3 基于土地利用的城镇居民出行吸引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基于土地利用的城镇居民出行分布 | 第48-58页 |
4.1 常用出行分布预测方法适用性研究 | 第48-52页 |
4.1.1 增长率模型 | 第48-50页 |
4.1.2 综合分布模型 | 第50-52页 |
4.2 城镇土地利用对城镇居民出行分布的影响分析 | 第52-54页 |
4.2.1 土地利用性质对城镇居民出行分布的影响 | 第53页 |
4.2.2 土地利用强度对城镇居民出行分布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3 土地利用布局对城镇居民出行分布的影响 | 第54页 |
4.3 基于土地利用的城镇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模型 | 第54-57页 |
4.3.1 基于土地利用的城镇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方法的思路 | 第54-55页 |
4.3.3 基于土地利用的城镇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55-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58-67页 |
5.1 包场镇概况 | 第58页 |
5.2 包场镇交通分区 | 第58-60页 |
5.3 包场镇居民出行生成预测 | 第60-63页 |
5.3.1 包场镇居民出行总量预测 | 第60页 |
5.3.2 包场镇各交通区居民出行产生量预测 | 第60-62页 |
5.3.3 包场镇居民出行吸引预测 | 第62-63页 |
5.4 包场镇居民出行分布预测 | 第63-65页 |
5.5 预测结果评价及相关建议 | 第65-66页 |
5.5.1 预测结果评价 | 第65-66页 |
5.5.2 包场镇交通发展相关建议 | 第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7页 |
6.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