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信访工作论文

社会转型期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与改革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第9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4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3 综合评述第13-14页
    1.4 本文的框架结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1 本文的框架结构第14页
        1.4.2 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本文的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5-17页
        1.5.1 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15-16页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6-17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第17-25页
    2.1 概念界定第17-20页
        2.1.1 社会转型期第17-19页
        2.1.2 信访第19页
        2.1.3 信访制度第19-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5页
        2.2.1 政治参与理论第20-21页
        2.2.2 行政沟通理论第21-22页
        2.2.3 民主行政理论第22-25页
第3章 我国社会转型期信访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25-39页
    3.1 我国社会转型期信访制度的功能第25-27页
        3.1.1 实现公民的权利救济第25-26页
        3.1.2 实现公民的监督权第26-27页
        3.1.3 提供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第27页
    3.2 我国社会转型期信访制度的现状第27-31页
        3.2.1 重访等非正常上访偏多第27-29页
        3.2.2 上访目的功利,谋利上访明显第29-31页
    3.3 我国社会转型期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1-39页
        3.3.1 信访制度缺乏情感治理第31-33页
        3.3.2 信访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第33-36页
        3.3.3 “人治”色彩浓重第36-39页
第4章 我国社会转型期信访制度问题所在的原因分析第39-47页
    4.1 信访的源头——社会矛盾第39-40页
        4.1.1 引发矛盾的因素与参与主体具有多元特征第39-40页
        4.1.2 民众表达方式过于激烈第40页
    4.2 信访制度本身以及运行环境缺乏规范性第40-47页
        4.2.1 迟滞的社会机制第40-43页
        4.2.2 信访部门与其它部门的衔接不够通畅第43-44页
        4.2.3 高额的司法成本导致信访量居高不下第44-47页
第5章 我国社会转型期信访制度改革对策第47-53页
    5.1 关于我国社会转型期信访制度改革的几种观点第47-48页
        5.1.1 废除论第47页
        5.1.2 做大做强论第47-48页
        5.1.3 整合转型论第48页
    5.2 改革信访制度,实现规范化运行第48-53页
        5.2.1 完善信访制度设计第48-50页
        5.2.2 改善信访制度运行的法律环境第50-51页
        5.2.3 完善信访制度运行的政治环境第51-53页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儿童福利院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社工介入--以Y儿童福利院为例
下一篇:行政伦理视角下规范公务员行政行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