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病理学、病因学论文

肿瘤相关生物界面的微尺度构建—功能—力学耦合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10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0-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38页
    1.1 生物界面第12-18页
        1.1.1 植物相关生物界面第12-14页
        1.1.2 动物相关生物界面第14-16页
        1.1.3 人体医学相关功能生物界面第16-18页
        1.1.4 生物界面的“微尺度构建-功能-力学耦合”机制第18页
    1.2 生物界面与生物力药理学第18-24页
        1.2.1 刚度第18-20页
        1.2.2 形貌以及相关尺寸第20-21页
        1.2.3 剪应力第21-22页
        1.2.4 曲率第22-23页
        1.2.5 粗糙度第23-24页
        1.2.6 生物力药理学第24页
    1.3 生物界面的原位成像与表征方法第24-34页
        1.3.1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活体医学生物界面第24-32页
        1.3.2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表征医学生物界面第32-34页
    1.4 肿瘤相关生物界面研究内容简介第34-38页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4-35页
        1.4.2 研究内容第35-38页
第2章 宫颈上皮细胞生物界面与宫颈癌诊断第38-50页
    2.1 本章引论第38-39页
    2.2 实验原理第39页
        2.2.1 生物型原子力显微镜第39页
        2.2.2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第39页
    2.3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39-40页
        2.3.1 实验仪器第39-40页
        2.3.2 主要试剂第40页
        2.3.3 实验样本第40页
    2.4 实验方法第40-42页
        2.4.1 宫颈样本的采集第40页
        2.4.2 MNSCs 样本的制备第40-41页
        2.4.3 原子力显微镜探针末端的微球修饰第41页
        2.4.4 环境扫描电镜表征 MNSCs第41页
        2.4.5 原子力显微镜测定 MNSCs 刚度第41-42页
        2.4.6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宫颈刮片样本的 p16 蛋白第42页
        2.4.7 统计学分析方法第42页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2-48页
        2.5.1 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第42-43页
        2.5.2 MNSCs 的成像及力学表征第43-44页
        2.5.3 不同分组 MNSCs 刚度的比较第44-46页
        2.5.4 宫颈上皮内瘤变不同阶段宫颈刮片 p16 蛋白细胞阳性率的比较第46-48页
    2.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3章 基底刚度对细胞增殖与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第50-70页
    3.1 本章引论第50-51页
    3.2 实验原理第51-52页
        3.2.1 CCK-8 试剂盒第51页
        3.2.2 荧光显微镜第51页
        3.2.3 电-力刚度测量仪(ElectroForce Test Instrument)第51页
        3.2.4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第51页
        3.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第51-52页
    3.3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2-53页
        3.3.1 实验仪器第52页
        3.3.2 主要试剂第52-53页
        3.3.3 实验样本第53页
    3.4 实验方法第53-57页
        3.4.1 PDMS 多孔板细胞培养及筛药体系建立第53-54页
        3.4.2 PDMS 上胶原蛋白的定量第54页
        3.4.3 生长曲线测定第54页
        3.4.4 顺铂与紫杉醇的细胞毒性测定第54-55页
        3.4.5 细胞周期测定第55页
        3.4.6 免疫荧光成像第55页
        3.4.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55-56页
        3.4.8 不同刚度聚丙烯酰胺凝胶(PAAG)的制作第56页
        3.4.9 PAAG 细胞培养及筛药体系建立第56-57页
        3.4.10 Lapatinib 细胞毒性的测定第57页
        3.4.11 统计分析第57页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7-67页
        3.5.1 PDMS 刚度及蛋白修饰分析第57-58页
        3.5.2 不同刚度基底上细胞增殖曲线分析第58-59页
        3.5.3 不同刚度基底上的细胞骨架表征第59-61页
        3.5.4 不同刚度基底上 MCF-7 对顺铂与紫杉醇的响应第61-63页
        3.5.5 不同刚度基底上的细胞周期分析第63-65页
        3.5.6 聚丙烯酰胺凝胶(PAAG)的刚度第65页
        3.5.7 不同刚度 PAAG 上 SK-BR-3 对 Lapatinib 的响应第65-67页
    3.6 本章小结第67-70页
第4章 医学功能生物界面与肿瘤细胞的形貌特异性粘附第70-84页
    4.1 本章引论第70-71页
    4.2 实验原理第71-73页
        4.2.1 静电纺丝技术第71-72页
        4.2.2 微球相分离技术第72页
        4.2.3 原子力显微镜测定微球粘附功第72-73页
        4.2.4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第73页
    4.3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73页
        4.3.1 实验仪器第73页
        4.3.2 主要试剂第73页
        4.3.3 实验样本第73页
    4.4 实验方法第73-75页
        4.4.1 仿花粉微球的制备第73-74页
        4.4.2 仿花粉微球粘附力的表征第74-75页
        4.4.3 环境扫描电镜表征第75页
        4.4.4 统计分析第75页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5-82页
        4.5.1 仿花粉微球表面尺寸可控多孔的制备与表征第75-78页
        4.5.2 仿花粉微球粘附特性研究第78-80页
        4.5.3 Caski 细胞与 Ect/E6E7 细胞的环境扫描电镜表征第80-82页
    4.6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5章 结论第84-87页
参考文献第87-99页
致谢第99-10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3-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反射、折射、焦散的全局光照加速绘制研究
下一篇:制霉菌素调控血管内皮抑制素和EGFR单抗的内吞和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