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家校互动现状研究--以南昌市A、B小学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家校互动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13-17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2.1.1 互动的概念界定 | 第13页 |
2.1.2 家校互动的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2.1.3 本研究对家校互动的界定 | 第14页 |
2.2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4 研究工具 | 第15-16页 |
2.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3章 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家校互动现状的研究 | 第17-30页 |
3.1 小学家校互动的总体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7-27页 |
3.2 A、B 小学家校互动现状的对比分析 | 第27-30页 |
第4章 小学家校互动的观察与访谈 | 第30-35页 |
4.1 关于小学家校互动的观察 | 第30-33页 |
4.1.1 对小学家校互动中 QQ 群的观察 | 第30-31页 |
4.1.2 对小学家校互动中家长会的观察 | 第31-32页 |
4.1.3 对小学家校互动中家校通的观察 | 第32页 |
4.1.4 对小学家校互动中学校网站的观察 | 第32-33页 |
4.2 关于小学家校互动的访谈 | 第33-35页 |
4.2.1 对 A、B 小学班主任的访谈 | 第33页 |
4.2.2 对 A、B 小学家长的访谈 | 第33-35页 |
第5章 小学家校互动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5-41页 |
5.1 南昌市小学家校互动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5.1.1 双方对家校互动不够重视 | 第35-36页 |
5.1.2 双方进行互动的能力不足 | 第36页 |
5.1.3 双方进行互动的时间精力不足 | 第36页 |
5.1.4 家校互动的形式单一、内容局限 | 第36-37页 |
5.1.5 学校对家校互动的支持不够 | 第37页 |
5.1.6 传统互动途径被忽视 | 第37-38页 |
5.1.7 不同小学的家校互动现状存在差距 | 第38页 |
5.2 小学家校互动现状问题的成因 | 第38-41页 |
5.2.1 双方对家校互动的角色认识不足 | 第38-39页 |
5.2.2 家长与班主任存在沟通障碍 | 第39-40页 |
5.2.3 家庭精力有限,学校条件不足 | 第40-41页 |
第6章 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家校互动的优化 | 第41-47页 |
6.1 对班主任进行岗位培训,更新其观念意识 | 第41-42页 |
6.2 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观念意识 | 第42-43页 |
6.2.1 举办“家长学校” | 第43页 |
6.2.2 倡导“与孩子共成长”理念 | 第43页 |
6.3 提升班主任和家长家校互动的能力 | 第43-44页 |
6.4 新型途径和传统方式并行 | 第44-47页 |
6.4.1 家校通更广泛的利用 | 第44-45页 |
6.4.2 微信——新型的家校互动工具 | 第45页 |
6.4.3 发展家长委员会 | 第45页 |
6.4.4 鼓励使用传统互动途径 | 第45-46页 |
6.4.5 班级设置正副班主任 | 第46页 |
6.4.6 网络多媒体更具体地运用 | 第46-47页 |
第7章 结语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家校互动调查问卷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