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4页
    一、 选题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 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一章 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理论第14-22页
    一、 转基因食品概述第14-15页
        (一) 转基因食品界定第14-15页
        (二) 转基因食品现状第15页
    二、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第15-18页
        (一)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第16-17页
        (二)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风险第17-18页
    三、 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第18-22页
        (一) 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第18-20页
        (二)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实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国外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及其启示第22-34页
    一、 美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第22-24页
        (一) 美国转基因食品监管的理论基础第22页
        (二) 美国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机构第22-23页
        (三) 美国转基因食品的上市审批制度第23页
        (四) 美国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第23-24页
    二、 欧盟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第24-27页
        (一) 欧盟转基因食品监管的理论基础第24-25页
        (二) 欧盟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机构第25页
        (三) 欧盟转基因食品上市审批制度第25-26页
        (四) 欧盟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第26-27页
        (五) 欧盟转基因食品的可追溯性制度第27页
    三、 日本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第27-30页
        (一) 日本转基因食品监管的理论基础第28页
        (二) 日本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机构第28页
        (三) 日本转基因食品的上市审批制度第28-29页
        (四) 日本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第29-30页
    四、 对国外转基因食品监管制度的评议第30-31页
    五、 国外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1-34页
        (一) 法律监管模式须适合本国国情第31页
        (二) 健全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制度第31-32页
        (三) 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多方参与第32页
        (四) 落实上市审批制度和标识制度第32-34页
第三章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现状及分析第34-40页
    一、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现状第34-35页
        (一) 法律法规体系第34-35页
        (二) 管理部门及职能划分第35页
    二、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分析第35-40页
        (一) 缺乏法律层次的综合性专门立法第35-36页
        (二) 缺乏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第36-37页
        (三) 监管制度手段和管理措施不充分第37页
        (四) 信息交流不通畅、公众参与程度低第37-40页
第四章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第40-48页
    一、 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原则第40-42页
        (一) 风险预防原则第40-41页
        (二) 消费者知情权第41页
        (三) 全程适度控制原则第41-42页
    二、 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第42-48页
        (一) 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第42-43页
        (二) 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第43-44页
        (三) 完善监管机构体系第44页
        (四) 构建合理的公众参与机制第44-45页
        (五) 转基因食品救济制度第45-48页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研究
下一篇:论B2C、C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