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B2C、C2C 电子商务概述 | 第10-15页 |
1.1 概念和特征 | 第10-13页 |
1.1.1 概念 | 第10页 |
1.1.2 B2C 模式和 C2C 模式简介 | 第10-12页 |
1.1.3 B2C 和 C2C 电子商务模式的特征 | 第12-13页 |
1.2 B2C、C2C 电子商务模式交易运行方式与相关要素 | 第13-15页 |
1.2.1 B2C、C2C 电子商务模式交易运行方式 | 第13页 |
1.2.2 B2C、C2C 电子商务模式交易参与人 | 第13-15页 |
2 我国 B2C、C2C 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5-26页 |
2.1 现行法律法规的保护 | 第15-20页 |
2.1.1 立法上的保护 | 第15-18页 |
2.1.2 执法上的保护 | 第18-19页 |
2.1.3 司法上的保护 | 第19-20页 |
2.2 现行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2.2.1 现行法律中诸多问题未规制 | 第20-22页 |
2.2.2 第三方有益条款应当被纳入法律框架内 | 第22页 |
2.2.3 电商领域监管部门责任划分不明确 | 第22页 |
2.2.4 网购消费者起诉不便 | 第22-23页 |
2.2.5 没有统一相关立法 | 第23页 |
2.3 造成我国 B2C、C2C 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的原因 | 第23-26页 |
2.3.1 相关法律制度没有跟上电子商务发展速度 | 第23-24页 |
2.3.2 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与支付平台制订霸王条款 | 第24页 |
2.3.3 交易中消费者事先无法直接查看商品 | 第24-25页 |
2.3.4 商品缺乏监管机制、交易手续不全或不正规 | 第25页 |
2.3.5 电子商务在其发展渊源上受到多部门监管 | 第25页 |
2.3.6 绝大多数电商平台缺少简易商品保险购买方案 | 第25-26页 |
3 国外 B2C、C2C 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6-30页 |
3.1 国外的相关制度 | 第26-28页 |
3.1.1 美国 | 第26-27页 |
3.1.2 日本 | 第27页 |
3.1.3 欧盟 | 第27-28页 |
3.2 对我国的启示 | 第28-30页 |
3.2.1 明确商品发布标准 | 第28页 |
3.2.2 明确消费者解约权 | 第28页 |
3.2.3 免责条款法定 | 第28-29页 |
3.2.4 加强行政干预 | 第29页 |
3.2.5 完善法律体系 | 第29-30页 |
4 完善我国 B2C、C2C 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方案 | 第30-39页 |
4.1 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 | 第30-36页 |
4.1.1 对相关主体予以更严格的资格认定和服务标准 | 第30-32页 |
4.1.2 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强制性责任制度与强制保险制度 | 第32页 |
4.1.3 立法规定 B2C、C2C 模式下后悔权的详细条款 | 第32-33页 |
4.1.4 立法规范电商平台中商品的准入标准和交易手续 | 第33-34页 |
4.1.5 立法完善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和相关主体的真实资料披露制度 | 第34-35页 |
4.1.6 强制性规定电商平台经营者在其平台中整合商品投保模块 | 第35-36页 |
4.2 加强执法并建立民间第三方监督机构 | 第36-37页 |
4.2.1 精简电商领域监管部门,明确部门责任,加强相关监管 | 第36页 |
4.2.2 加强消费者协会在电子商务过程中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 | 第36页 |
4.2.3 立法规定相关民间第三方机构的性质与建立 | 第36-37页 |
4.2.4 民间第三方机构的信息收集与披露 | 第37页 |
4.3 提高网购消费者自身的维权能力 | 第37-39页 |
4.3.1 针对 B2C、C2C 电子商务纠纷案件,建立异地投诉制度 | 第37页 |
4.3.2 对于 B2C、C2C 电子商务纠纷案件,建立异地起诉制度 | 第37-38页 |
4.3.3 建立举报奖励制度 | 第38页 |
4.3.4 加强相关法律教育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