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基于网络舆情治理视角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一)研究背景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1.理论意义第9页
            2.实践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3页
        (一)研究内容第12-13页
        (二)研究方法第13页
    四、论文的创新第13-14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网络舆情与政府公信力的关联性第14-19页
    一、相关概念第14-15页
        (一)网络舆情第14-15页
        (二)政府公信力第15页
    二、基本理论第15-17页
        (一)社会契约理论第15-16页
        (二)治理现代化理论第16页
        (三)有限政府理论第16页
        (四)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第16-17页
    三、网络舆情与政府公信力的关联性第17-19页
        (一)良好网络舆情治理对政府公信力的积极作用第17-18页
        (二)不良网络舆情治理对政府公信力的消极作用第18-19页
第三章 网络舆情治理视角下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现状第19-23页
    一、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取得的主要成就第19-20页
        (一)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完善第19页
        (二)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优化第19页
        (三)政府网上办公便捷高效第19-20页
        (四)反腐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第20页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中的现实性问题第20-23页
        (一)信息发布不及时第20-21页
        (二)网络管理机制落后第21页
        (三)对网络舆情认识不足第21-22页
        (四)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足第22-23页
第四章 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中现实性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3-28页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第23-24页
        (一)《信息公开条例》部分内容规定不明确第23-24页
        (二)相关配套制度不全面第24页
    二、网络管理机制不完善第24-26页
        (一)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不完善第24-25页
        (二)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不完善第25-26页
        (三)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不完善第26页
    三、政府网络治理理念亟待转变第26-27页
        (一)治理理念落后第26页
        (二)网络舆情重视程度不足第26-27页
    四、服务型政府和诚信型政府的工作观念尚未建立第27-28页
第五章 国外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经验借鉴第28-31页
    一、国外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措施第28-29页
        (一)新加坡第28页
        (二)韩国第28-29页
        (三)美国第29页
        (四)英国第29页
    二、国外相关经验于我国政府而言的借鉴第29-31页
        (一)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第30页
        (二)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网络舆情治理第30页
        (三)鼓励网络平台行业自律第30-31页
第六章 网络舆情治理视角下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对策第31-35页
    一、加强网络法治建设第31-33页
        (一)完善《信息公开条例》和相关配套立法第31-32页
        (二)推行网络平台之间的自律守则第32页
        (三)推行网络实名制和责任追究制第32-33页
    二、完善网络管理机制第33页
        (一)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第33页
        (二)完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第33页
        (三)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第33页
    三、转变治理理念第33-34页
        (一)政府工作人员应转变治理理念第34页
        (二)政府工作人员应重视网络舆情治理第34页
    四、建立服务型政府和诚信型政府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务员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下一篇:大连市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