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配置差异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动机及效果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家化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 | 第13-16页 |
1.2.1 股权激励相关文献回顾 | 第13-14页 |
1.2.2 控制权配置相关文献回顾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研究创新和局限 | 第18-20页 |
1.5.1 研究创新 | 第18-19页 |
1.5.2 研究局限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1 股权激励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1.1 股权激励概念 | 第20页 |
2.1.2 股权激励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 控制权配置理论基础及分类 | 第22-25页 |
2.2.1 控制权配置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2.2.2 控制权配置类型划分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上海家化股权激励方案介绍 | 第25-37页 |
3.1 上海家化基本情况 | 第25页 |
3.2 上海家化股权激励方案具体情况 | 第25-37页 |
3.2.1 第一套股权激励方案 | 第26-29页 |
3.2.2 第二套股权激励方案 | 第29-37页 |
第四章 上海家化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动机及激励效果 | 第37-50页 |
4.1 两套股权激励方案对比分析 | 第37-40页 |
4.1.1 激励对象范围扩大 | 第37-38页 |
4.1.2 考核指标相对宽松 | 第38-39页 |
4.1.3 授予数量大幅减少 | 第39-40页 |
4.2 两套股权激励方案动机分析 | 第40-44页 |
4.2.1 第一套股权激励方案的动机分析 | 第40-41页 |
4.2.2 第二套股权激励方案的动机分析 | 第41-43页 |
4.2.3 两套股权激励方案动机差异分析 | 第43-44页 |
4.3 两套股权激励方案效果分析 | 第44-50页 |
4.3.1 第一套股权激励方案的效果分析 | 第44-45页 |
4.3.2 第二套股权激励方案的效果分析 | 第45-47页 |
4.3.3 两套股权激励方案效果差异分析 | 第47-50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0-5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1-53页 |
5.2.1 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第51-52页 |
5.2.2 完善公司外部制衡机制 | 第52-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