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现有研究不足 | 第13-14页 |
1.3 研究问题 | 第14-15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5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7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1-27页 |
2.1 顾客参与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2.2 参与成员间的亲密程度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3 顾客体验相关研究 | 第23页 |
2.4 参与强度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2.5 关系需要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2.6 自我提升相关研究 | 第25页 |
2.7 任务创新性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2.8 现有研究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研究框架和研究假设 | 第27-33页 |
3.1 研究框架 | 第27-29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9-33页 |
3.2.1 参与成员间的亲密程度与顾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29-30页 |
3.2.2 参与成员间的亲密程度与顾客体验之间的中介机制研究 | 第30页 |
3.2.3 参与成员间的亲密程度与顾客体验之间有调节的中介机制研究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参与成员间的亲密程度与顾客体验之间的关系以及中介机制研究 | 第33-41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4.2 变量定义 | 第33-34页 |
4.3 研究设计与流程 | 第34页 |
4.4 数据收集与样本情况 | 第34页 |
4.5 数据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4.5.1 操纵检验 | 第35页 |
4.5.2 测量的信度分析 | 第35-36页 |
4.5.3 测量效度分析 | 第36-37页 |
4.5.4 方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37-39页 |
4.6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参与成员间的亲密程度与顾客体验之间的有调节的中介机制研究 | 第41-51页 |
5.1 实验研究一: 参与强度对参与成员间的亲密程度与顾客体验之间的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研究 | 第41-46页 |
5.1.1 实验目的 | 第41-42页 |
5.1.2 变量定义 | 第42页 |
5.1.3 实验设计与流程 | 第42页 |
5.1.4 数据收集与样本情况 | 第42页 |
5.1.5 数据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5.1.6 结果讨论 | 第45-46页 |
5.2 实验研究二: 任务创新性对参与成员的亲密程度与顾客体验之间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研究 | 第46-51页 |
5.2.1 实验目的 | 第46页 |
5.2.2 变量定义 | 第46页 |
5.2.3 实验设计与流程 | 第46-47页 |
5.2.4 数据收集与样本情况 | 第47页 |
5.2.5 数据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5.2.6 结果讨论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贡献 | 第51-55页 |
6.1 结论 | 第51-52页 |
6.2 理论贡献 | 第52-53页 |
6.3 管理启示 | 第53页 |
6.4 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附录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