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 Abstract | 第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 四、本文的研究结构与小结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社会工作督导发展和实习督导研究回顾 | 第20-28页 |
| 一、社会工作督导和实习督导的定义和关系 | 第20-21页 |
| 二、社会工作督导和实习督导的模式 | 第21-23页 |
| 三、实习督导的场所 | 第23-24页 |
| 四、实习督导的研究回顾和发现 | 第24-27页 |
| (一) 国外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研究 | 第24-25页 |
| (二) 港台地区 | 第25页 |
| (三) 内陆地区 | 第25-27页 |
| 五、文献回顾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对象 | 第28-32页 |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 二、研究目标 | 第29-30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 四、调查对象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SQ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实习督导制度的建设现状和问题分析 | 第32-45页 |
| 一、SQ机构服务督导制度建设现状 | 第32-38页 |
| (一) 督导经费来源和分配 | 第32-33页 |
| (二) 督导管理人员配置 | 第33-34页 |
| (三) 督导团队建设 | 第34-36页 |
| (四) 督导的角色和工作内容 | 第36-38页 |
| (五) 督导的效果评估 | 第38页 |
| 二、实习督导制度现状和特点 | 第38-41页 |
| (一) SQ机构实习督导制度现状 | 第38-40页 |
| (二) 实习督导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 第40-41页 |
| 三、SQ机构实习督导制度构建中的问题分析 | 第41-44页 |
| (一) 民间机构督导经费来源单一,督导工作开展内容有限 | 第41-42页 |
| (二) 实习督导者资格认定标准缺失,实习督导水平难以保证 | 第42-43页 |
| (三) 机构实习督导内容不明确,督导工作开展随意性太强 | 第43页 |
| (四) 机构督导和学校督导沟通不畅,实习生丧失自主性 | 第43-44页 |
| (五) 机构对督导评估工作重视不够,督导评估流于形式 | 第44页 |
| 四、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实习督导制度的构建 | 第45-54页 |
| 一、实习督导经费系统的构建 | 第45-46页 |
| 二、实习督导管理人员的配置 | 第46页 |
| 三、实习督导的团队建设 | 第46-47页 |
| 四、实习督导内容的确定 | 第47-52页 |
| (一) 实习准备期 | 第47-48页 |
| (二) 实习工作期 | 第48-51页 |
| (三) 实习评估期 | 第51-52页 |
| 五、实习督导效果的评估工作 | 第52页 |
| 六、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小结与讨论 | 第54-56页 |
| 一、研究小结 | 第54-55页 |
|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附录 | 第60-63页 |
| 第七章 致谢 | 第63-64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