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论 | 第7-20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 国外文献研究 | 第10-13页 |
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三、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第16-18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本文的创新点、难点及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1. 文章创新点 | 第18页 |
2. 研究难点 | 第18页 |
3.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华夏中心主义及其在近代面临的挑战与衰落 | 第20-34页 |
一、华夏中心主义的思想内涵 | 第20-25页 |
1. 华夏中心主义的起源 | 第20-21页 |
2. 华夏中心主义的内容和作用 | 第21-24页 |
3. 华夏中心主义的内在矛盾性与近代“西学中源”说 | 第24-25页 |
二、华夏中心主义在近代受到的挑战 | 第25-29页 |
1. 西方地理知识的传入带来的挑战 | 第26-27页 |
2. 军事失败带来的挑战 | 第27-28页 |
3. 西方文化的传入带来的挑战 | 第28-29页 |
三、华夏中心主义的衰落 | 第29-34页 |
1. 自我优越感的丧失 | 第29-30页 |
2. 华夷秩序的崩溃 | 第30-32页 |
3. 传统文化的衰微 | 第32-34页 |
第二章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 第34-46页 |
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 | 第34-37页 |
1. “民族主义”的概念 | 第34-35页 |
2.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西方民族主义的区别 | 第35-37页 |
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与传播 | 第37-41页 |
1. 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先驱 | 第37-40页 |
2. 民族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 第40-41页 |
三、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容及其实践 | 第41-46页 |
1.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内容 | 第41-43页 |
2. 中国近代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主义运动 | 第43-46页 |
第三章 华夏中心主义的衰落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影响 | 第46-55页 |
一、华夏中心主义的衰落是民族主义思想能够兴起的原因之一 | 第46-49页 |
1. 华夏中心主义的衰落与现代民族认同的重建 | 第46-47页 |
2. 华夏中心主义的衰落与民族忧患意识觉醒 | 第47-48页 |
3. 华夏中心主义的衰落与民族平等观的出现 | 第48-49页 |
二、华夏中心主义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 | 第49-55页 |
1. 小民族主义与“夷夏之辨” | 第50-51页 |
2. 大民族主义与“夷夏一家” | 第51-52页 |
3. 传统华夏文化对民族主义符号的影响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