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缘起第11-13页
        1.1.1 选题的理论意义第12-13页
        1.1.2 选题的现实指导意义第13页
    1.2 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5页
        1.2.3 国外研究综述第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1 文献分析法第16页
        1.3.2 归纳整理法第16页
        1.3.3 史与论的统一第16页
        1.3.4 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第16页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6-19页
        1.4.1 研究视角新第17页
        1.4.2 研究思路新第17页
        1.4.3 选题立意新第17-19页
第2章 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历史考察第19-33页
    2.1 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形成条件第19-24页
        2.1.1 历史背景:孕育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史乘摇篮第20-21页
        2.1.2 实践基础:催生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早期经历第21-24页
    2.2 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发展历程第24-33页
        2.2.1 孕育与诞生阶段: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及国民革命勃兴时期第24-26页
        2.2.2 成熟与发展阶段:土地革命时期至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时期第26-29页
        2.2.3 发展与完善阶段:解放战争及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第29-33页
第3章 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理论形态第33-47页
    3.1 周恩来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地位的论证第33-36页
        3.1.1 思想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第33-34页
        3.1.2 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升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能力的动力之源第34-35页
        3.1.3 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人民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武器第35-36页
    3.2 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第36-41页
        3.2.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与教育第36-37页
        3.2.2 革命的人生观教育第37-38页
        3.2.3 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教育第38页
        3.2.4 纪律教育第38-39页
        3.2.5 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第39-40页
        3.2.6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第40-41页
    3.3 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第41-43页
        3.3.1 “党化”与“革命化”相融合的党性原则第41-42页
        3.3.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求实原则第42页
        3.3.3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统一的激励原则第42-43页
    3.4 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法第43-47页
        3.4.1 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的说服教育法第43-44页
        3.4.2 修身与律己相结合的自我教育法第44-45页
        3.4.3 上下沟通、集思广益的民主协商法第45-46页
        3.4.4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第46-47页
第4章 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永恒启迪:思想政治工作在传承中发展第47-65页
    4.1 观念更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先导第48-52页
        4.1.1 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更新的现实背景第48-49页
        4.1.2 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更新的具体原则第49-50页
        4.1.3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更新和树立的观念第50-52页
    4.2 内容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灵魂第52-56页
        4.2.1 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第52-53页
        4.2.2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53-54页
        4.2.3 重视形势政策教育第54页
        4.2.4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第54-55页
        4.2.5 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第55-56页
    4.3 方法革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键第56-59页
        4.3.1 发展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言传身教法第56-57页
        4.3.2 发展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情感教育法第57-58页
        4.3.3 发展与心理科学相结合的个性教育法第58-59页
    4.4 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趋势的愿景展望第59-65页
        4.4.1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向科学化、现代化转变第59-60页
        4.4.2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促成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向信息化、时代化转换第60-61页
        4.4.3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向素质化、专业化发展第61-62页
        4.4.4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发掘更广阔领域与更深刻维度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第62-65页
结语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瑞典儿童福利体系研究
下一篇:华夏中心主义的衰落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