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昆虫学论文--昆虫形态学论文

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的蹦蝗属雄性运动器官形态变化及模块性集成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前言第11-23页
    1.1 几何形态测量学是定量研究生物形态变化的新方法第11-13页
        1.1.1 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第11-13页
        1.1.2 几何形态测量学在昆虫学中的应用第13页
    1.2 模块性集成的研究是几何形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第13-18页
        1.2.1 模块性和集成的概念第13-14页
        1.2.2 模块性和集成的基本理论第14-17页
        1.2.3 模块性集成的应用第17-18页
    1.3 蹦蝗属概述第18-20页
        1.3.1 蹦蝗属分类学地位第18页
        1.3.2 蹦蝗属分类特征第18-19页
        1.3.3 蹦蝗属研究现状第19-20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3页
        1.4.1 研究目的第20页
        1.4.2 研究意义第20-23页
第2章 材料和方法第23-31页
    2.1 材料第23页
    2.2 方法第23-31页
        2.2.1 数字化图像获取,标志点选取及标准化处理第23-24页
        2.2.2 统计分析第24-28页
        2.2.3 异速生长分析第28页
        2.2.4 形状变异的分析第28-29页
        2.2.5 模块的划分及假设性模块的评估第29页
        2.2.6 蹦蝗属雄性各运动器官形态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第29-30页
        2.2.7 聚类分析第30-31页
第3章 实验结果第31-81页
    3.1 蹦蝗属雄性前翅分析结果第31-42页
        3.1.1 蹦蝗属雄性前翅大小的差异性分析结果第31-33页
        3.1.2 蹦蝗属雄性前翅形状变异分析结果第33-36页
        3.1.3 蹦蝗属雄性前翅异速生长分析结果第36-37页
        3.1.4 蹦蝗属雄性前翅模块的划分及假设性模块的评估结果第37-40页
        3.1.5 蹦蝗属雄性前翅聚类分析结果第40-42页
    3.2 蹦蝗属雄性后足股节分析结果第42-51页
        3.2.1 蹦蝗属雄性后足股节大小的差异性分析结果第42-44页
        3.2.2 蹦蝗属雄性后足股节形状变异分析结果第44-46页
        3.2.3 蹦蝗属雄性后足股节异速生长分析结果第46-47页
        3.2.4 蹦蝗属雄性后足股节模块的划分及假设性模块的评估结果第47-50页
        3.2.5 蹦蝗属雄性后足股节聚类分析结果第50-51页
    3.3 蹦蝗属雄性后足股节下膝侧片分析结果第51-61页
        3.3.1 蹦蝗属雄性后足股节下膝侧片大小的差异性分析结果第51-53页
        3.3.2 蹦蝗属雄性后足股节下膝侧片形状变异分析结果第53-56页
        3.3.3 蹦蝗属雄性后足股节下膝侧片异速生长分析结果第56页
        3.3.4 蹦蝗属雄性后足股节下膝侧片模块的划分及假设性模块的评估结果第56-60页
        3.3.5 蹦蝗属雄性后足股节下膝侧片聚类分析结果第60-61页
    3.4 蹦蝗属雄性中后胸腹板分析结果第61-72页
        3.4.1 蹦蝗属雄性中后胸腹板大小的差异性分析结果第61-63页
        3.4.2 蹦蝗属雄性中后胸腹板形状变异分析结果第63-66页
        3.4.3 蹦蝗属雄性中后胸腹板异速生长分析结果第66-67页
        3.4.4 蹦蝗属雄性中后胸腹板模块的划分及假设性模块的评估结果第67-70页
        3.4.5 蹦蝗属雄性中后胸腹板聚类分析结果第70-72页
    3.5 蹦蝗属雄性各运动器官大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第72-81页
        3.5.1 蹦蝗属雄性前翅与后足股节相关性分析第72-73页
        3.5.2 蹦蝗属雄性前翅与后足股节下膝侧片相关性分析第73-75页
        3.5.3 蹦蝗属雄性前翅与中后胸腹板相关性分析第75-76页
        3.5.4 蹦蝗属雄性后足股节与中后胸腹板相关性分析第76-78页
        3.5.5 蹦蝗属雄性后足股节下膝侧片与中后胸腹板相关性分析第78-81页
第4章 分析与讨论第81-85页
    4.1 蹦蝗属雄性运动器官的形态变化第81页
    4.2 蹦蝗属雄性运动器官的大小变化的相关性第81-82页
    4.3 蹦蝗属雄性运动器官形态的模块性集成第82页
    4.4 蹦蝗属雄性运动器官的异速生长第82-83页
    4.5 蹦蝗属雄性运动器官聚类分析第83页
    4.6 蹦蝗属雄性运动器官的分类价值第83-85页
第5章 总结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7页
致谢第97-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雄果蝇的生殖毒性及其基于RNA-seq的DGE分析
下一篇:旅游干扰下太行山猕猴的种群生态和社会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