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本文结构 | 第12-13页 |
1.4 生态旅游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4.1 生态旅游的基本理论 | 第13-14页 |
1.4.2 生态旅游发展基本模式综述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生态旅游视角下丽江旅游资源的优势 | 第17-27页 |
2.1 独特的自然资源 | 第17-18页 |
2.2 古镇生态旅游资源 | 第18-21页 |
2.2.1 大研古城的外观及空间形态 | 第18-20页 |
2.2.2 束河古镇的外观及空间形态 | 第20页 |
2.2.3 白沙古镇的外观及空间形态 | 第20-21页 |
2.3 独特的生态文化资源 | 第21-26页 |
2.3.1 民族生态文化资源 | 第21-23页 |
2.3.2 东巴生态文化资源 | 第23-26页 |
2.4 茶马古道的历史记忆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丽江旅游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 | 第27-33页 |
3.1 可持续发展问题 | 第27-29页 |
3.1.1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旅游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 第27页 |
3.1.2 发展模式类型单一,无特色,缺乏创新性 | 第27-28页 |
3.1.3 资源自身承载力不强 | 第28页 |
3.1.4 环境破坏严重、居民及商户环境意识淡薄 | 第28-29页 |
3.2 过度商业化问题 | 第29页 |
3.3 文化传承与旅游产品开发问题 | 第29-31页 |
3.4 运营模式问题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构建丽江生态旅游模式 | 第33-45页 |
4.1 丽江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的构建 | 第33-39页 |
4.1.1 深入开发自然风光体验游 | 第34-36页 |
4.1.2 积极开发农业生态观光游 | 第36页 |
4.1.3 依靠生态文化资源发展生态民俗体验游 | 第36-37页 |
4.1.4 开发生态科考教育游 | 第37-39页 |
4.2 发展绿色无污染的旅游经济模式 | 第39-40页 |
4.3 古镇的生态旅游开发 | 第40-41页 |
4.4 深化改革运营模式 | 第41-45页 |
4.4.1 以旅游自身带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 | 第41页 |
4.4.2 相关经济群体带动的生态旅游经济 | 第41-42页 |
4.4.3 生态旅游农副产品带动的生态旅游经济 | 第42-43页 |
4.4.4 政府应提供相应政策支持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5-48页 |
基本结论 | 第45-46页 |
创新之处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