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选择 | 第13-28页 |
·烟气脱硝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13-17页 |
·干法烟气脱硝技术 | 第13-15页 |
·湿法烟气脱硝技术 | 第15-16页 |
·等离子体过程烟气脱硝技术 | 第16页 |
·光催化法脱硝技术 | 第16页 |
·微波法烟气脱硝技术 | 第16页 |
·生化法烟气脱硝技术 | 第16-17页 |
·采用不同种类还原剂的SCR技术 | 第17-22页 |
·以NH_3作为还原剂的SCR技术 | 第17-20页 |
·以CO作为还原剂的SCR技术 | 第20页 |
·以H_2作为还原剂的SCR技术 | 第20页 |
·以丙烷为还原剂的SCR技术 | 第20-21页 |
·以甲醇作为还原剂的SCR技术 | 第21页 |
·以乙醇作为还原剂的SCR技术 | 第21页 |
·以乙醛作为还原剂的SCR技术 | 第21页 |
·以二甲醚作为还原剂的SCR技术 | 第21页 |
·以尿素作为还原剂的SCR技术 | 第21-22页 |
·以异丙胺作为还原剂的SCR技术 | 第22页 |
·以炭作为还原剂的SCR技术 | 第22页 |
·球状活性炭发展概况 | 第22-24页 |
·球状活性炭的分类 | 第22-23页 |
·球状活性炭的改性方法 | 第23-24页 |
·炭气凝胶发展概况 | 第24-26页 |
·炭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炭气凝胶的改性方法 | 第25-26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6-28页 |
第2章 低温下沥青基球状活性炭担载尿素的NO选择性催化还原行为 | 第28-56页 |
·引言 | 第28页 |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原料及试剂 | 第28-2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9页 |
·样品制备 | 第29-30页 |
·样品表征 | 第30-31页 |
·压降性能测试 | 第31页 |
·反应活性评价 | 第31-32页 |
·O_2的暂态响应实验 | 第32页 |
·红外光谱对反应过程中沥青基球状活性炭表面物种的表征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54页 |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担载尿素前后的SEM照片 | 第33页 |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和颗粒状活性炭的压降性能比较 | 第33页 |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上尿素与NO的反应曲线 | 第33-34页 |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上尿素担载量对NO还原的影响 | 第34-36页 |
·空速对NO还原的影响 | 第36-37页 |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孔结构对NO还原的影响 | 第37-41页 |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表面性质对NO还原的影响 | 第41-42页 |
·内外扩散对NO还原的影响及消除 | 第42-44页 |
·反应温度对NO还原的影响及反应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 第44-46页 |
·NO和O_2进气浓度对NO还原的影响及反应级数的计算 | 第46-48页 |
·O_2暂态响应实验 | 第48-49页 |
·红外光谱表征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上尿素的活化以及尿素与NO的反应过程 | 第49-51页 |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上urea-SCR反应的机理讨论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低温下沥青基球状活性炭担载尿素的NO_2选择性催化还原行为 | 第56-64页 |
·引言 | 第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原料及试剂 | 第5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6页 |
·样品制备 | 第56页 |
·样品表征 | 第56-57页 |
·反应活性评价 | 第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上尿素与NO_2的反应曲线 | 第57-58页 |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上尿素担载量对NO_2还原的影响 | 第58-60页 |
·反应温度对NO_2还原的影响 | 第60页 |
·NO_2进气浓度对NO_2还原的影响 | 第60-61页 |
·O_2进气浓度对NO_2还原的影响 | 第61-62页 |
·空速对NO_2还原的影响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低温下炭气凝胶基Mn-Ce复合催化剂担载三聚氰胺的NO选择性催化还原行为 | 第64-85页 |
·引言 | 第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7页 |
·原料及试剂 | 第64-6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5页 |
·样品制备 | 第65-66页 |
·样品表征 | 第66页 |
·反应活性评价 | 第66-67页 |
·原位红外实验 | 第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83页 |
·金属氧化物在催化剂上的分布 | 第67-68页 |
·催化剂上三聚氰胺与NO的反应曲线 | 第68-69页 |
·催化剂上三聚氰胺担载量对NO还原的影响 | 第69-75页 |
·催化剂上金属氧化物担载量对NO还原的影响 | 第75-77页 |
·催化剂煅烧温度对NO还原的影响 | 第77-78页 |
·反应温度对NO还原的影响 | 第78-79页 |
·NO进气浓度对NO还原的影响 | 第79-80页 |
·O_2进气浓度对NO还原的影响 | 第80-82页 |
·空速对NO还原的影响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5章 低温下炭气凝胶基Mn-Ce复合催化剂担载三聚氰胺的NO_2选择性催化还原行为 | 第85-97页 |
·引言 | 第85页 |
·实验部分 | 第85-87页 |
·原料及试剂 | 第8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85-86页 |
·样品制备 | 第86页 |
·反应活性评价 | 第86页 |
·原位红外实验 | 第86-8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7-95页 |
·催化剂上三聚氰胺与NO_2的反应曲线 | 第87-88页 |
·催化剂上三聚氰胺担载量对NO_2还原的影响 | 第88页 |
·催化剂上金属氧化物担载量对NO_2还原的影响 | 第88-89页 |
·催化剂煅烧温度对NO_2还原的影响 | 第89-90页 |
·反应温度对NO_2还原的影响 | 第90-91页 |
·NO_2进气浓度对NO_2还原的影响 | 第91-92页 |
·O_2进气浓度对NO_2还原的影响 | 第92-94页 |
·空速对NO_2还原的影响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6章 低温下三聚氰胺与NOx的反应机理研究 | 第97-108页 |
·引言 | 第97页 |
·实验部分 | 第97-99页 |
·原料及试剂 | 第9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97-98页 |
·样品制备 | 第98-99页 |
·反应活性评价 | 第99页 |
·原位红外实验 | 第9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9-106页 |
·不同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比较 | 第99-100页 |
·N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过程 | 第100-101页 |
·O_2对NO在催化剂上吸附的影响 | 第101页 |
·催化剂上NO与三聚氰胺的反应过程 | 第101-102页 |
·催化剂上NO+O_2与三聚氰胺的反应过程 | 第102-103页 |
·NO_2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过程 | 第103-104页 |
·O_2对NO_2在催化剂上吸附的影响 | 第104页 |
·催化剂上NO_2与三聚氰胺的反应过程 | 第104-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08-112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08-110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0页 |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己发表论文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