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碳材料捕获燃烧后二氧化碳过程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前言第13-15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5-37页
   ·二氧化碳排放与温室效应第15-16页
   ·二氧化碳主要排放源及组成第16-17页
   ·二氧化碳的减排第17-23页
     ·减排的主要措施第17-18页
     ·二氧化碳的捕集第18-20页
     ·二氧化碳的封存第20-22页
     ·国内外CO_2减排的现状第22-23页
   ·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技术第23-27页
     ·吸收法第23-24页
     ·膜分离法第24-25页
     ·深冷分离法第25页
     ·吸附法第25-26页
     ·几种分离方法的比较第26-27页
   ·吸附剂的研究进展第27-33页
     ·常温吸附剂第28-30页
     ·高温吸附剂第30-33页
   ·吸附工艺的研究进展第33-36页
     ·真空变压吸附(Vacuum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VPSA)第33-34页
     ·变温吸附(Temperature Swing Adsorption,TSA)第34-35页
     ·变电吸附(Electric Swing Adsorption,ESA)第35页
     ·变温变压耦合工艺(PTSA)第35-36页
   ·本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6-37页
第3章 沥青基活性炭小球及表征第37-43页
   ·引言第37页
   ·沥青基活性炭小球第37-40页
   ·沥青基活性炭小球的表征第40-42页
     ·形貌分析第40页
     ·比表面积与孔隙结构分析第40-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CO_2/N_2吸附平衡研究第43-57页
   ·引言第43页
   ·纯组分吸附平衡模型第43-45页
     ·基于Langmuir法的等温线第43-44页
     ·基于Gibbs法的吸附等温线第44-45页
     ·吸附等温线势能理论第45页
   ·多组分吸附平衡模型第45-47页
     ·Langmuir型方程第45-46页
     ·Gibbs等温线方法第46页
     ·势论方法第46-47页
   ·吸附平衡等温线的测定第47-50页
     ·实验装置及方法第47-48页
     ·表观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的校正第48-49页
     ·氦气校正实验第49-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6页
     ·CO_2/N_2在活性炭小球上的吸附平衡第50-54页
     ·等温线模型比较及分析第54-56页
   ·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CO_2/N_2吸附动力学研究第57-67页
   ·引言第57页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57-61页
   ·实验流程及装置第61-62页
   ·结果与讨论第62-66页
     ·动态法与静态法的比较第62-63页
     ·CO_2/N_2在活性炭小球上的稀释穿透曲线第63-65页
     ·CO_2/N_2在活性炭小球上扩散参数的确定第65-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一级真空变压吸附过程捕获CO_2研究第67-113页
   ·引言第67页
   ·真空变压吸附过程研究进展第67-73页
     ·最初的Skastrom循环和Guerin-Domine循环第67-68页
     ·变压吸附过程的基本工艺步骤第68页
     ·变压吸附工艺优化进展第68-69页
     ·真空变压吸附工艺流程概述第69-73页
   ·VPSA过程及能耗计算模型的建立第73-89页
     ·VPSA过程模型的建立第73-84页
     ·模型参数的求取第84-86页
     ·VPSA循环性能计算模型的建立第86-88页
     ·gPROMS中VPSA模型的求解第88-89页
   ·实验装置和工艺流程第89-94页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第89-91页
     ·穿透曲线实验步骤及条件第91-92页
     ·真空变压吸附循环实验条件及步骤第92-94页
   ·穿透曲线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4-99页
     ·重复性第94-95页
     ·不同进料流量的影响第95-96页
     ·不同进料浓度的影响第96-97页
     ·不同进料压力的影响第97-98页
     ·不同操作温度的影响第98-99页
   ·真空变压吸附循环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9-107页
     ·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的比较第99-102页
     ·不同进料流速的影响第102-103页
     ·不同CO_2进料浓度的影响第103页
     ·不同操作压力的影响第103-105页
     ·不同操作温度的影响第105-106页
     ·不同真空压力的影响第106-107页
   ·多塔真空变压吸附过程模拟第107-111页
     ·VPSA过程步骤及条件第107-109页
     ·不同P/F的影响第109页
     ·产品气吹扫步骤及不同r的影响第109-110页
     ·均压步骤的影响第110-111页
   ·小结第111-113页
第7章 两级真空变压吸附过程捕获CO_2研究第113-130页
   ·引言第113页
   ·两级真空变压吸附过程研究进展第113-116页
   ·第2级真空变压吸附实验研究第116-120页
     ·实验条件及步骤第117-118页
     ·不同CO_2进料浓度的影响第118-119页
     ·不同吸附时间的影响第119-120页
   ·多塔两级VPSA过程的模拟及能耗分析第120-127页
     ·多塔两级VPSA过程的设计第120-124页
     ·不同进料流速的影响第124页
     ·不同真空压力的影响第124-125页
     ·不同第2级进料压力的影响第125-126页
     ·模拟结果与讨论第126-127页
   ·小结第127-130页
第8章 结论与建议第130-132页
   ·主要结论第130-131页
   ·本文创新点第131页
   ·存在不足与建议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2页
符号第142-14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45-146页
致谢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炭基催化剂担载含NH2化合物的低温NOx选择性催化还原研究
下一篇:废轮胎热解油的资源化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