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一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 第11-12页 |
2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 | 第12-13页 |
(四) 行动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 就业心理问题 | 第14页 |
2 社会工作介入服务 | 第14-16页 |
二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雏鹰飞翔”项目的基本情况 | 第16-22页 |
(一)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服务需求 | 第16页 |
(二)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主要模式 | 第16-18页 |
1 传统的就业服务模式 | 第16页 |
2 新兴的就业服务模式 | 第16-17页 |
3 “政府+社会+高校+社工”模式 | 第17-18页 |
(三) “雏鹰飞翔”项目基本介绍 | 第18-22页 |
1 “雏鹰飞翔”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服务支持性小组概况 | 第18页 |
2 服务人员制度安排 | 第18页 |
3 “雏鹰飞翔”计划的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4 “雏鹰飞翔”计划开展的活动 | 第19-20页 |
5 社会各界对“雏鹰飞翔”青年就业服务项目的评价 | 第20页 |
6 社会工作者对“雏鹰飞翔”计划的评估与反思 | 第20-22页 |
三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实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支持性小组” | 第22-38页 |
(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支持性小组”概况介绍 | 第22-24页 |
1 小组产生的背景 | 第22-23页 |
2 小组成员 | 第23页 |
3 小组目标 | 第23-24页 |
(二) 理论支持和工作模式 | 第24-25页 |
1 理论支持 | 第24页 |
2 工作模式 | 第24-25页 |
(三)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支持性小组” 的工作内容 | 第25-35页 |
1 第一次小组活动 | 第25-28页 |
2 第二次小组活动 | 第28-30页 |
3 第三次小组活动 | 第30-31页 |
4 第四次小组活动 | 第31-33页 |
5 第五次小组活动 | 第33-35页 |
(四) 小组工作评估和反思 | 第35-38页 |
1 组员参加小组活动之后的效果 | 第35页 |
2 工作者的评估与思考 | 第35-38页 |
四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服务的成效与不足 | 第38-43页 |
(一)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服务的主要贡献 | 第38-40页 |
1 有利于国家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政策的落实 | 第38页 |
2 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及意愿的反馈 | 第38页 |
3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服务的理念和方法 | 第38-39页 |
4 丰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资源 | 第39页 |
5 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个别化要求 | 第39页 |
6 弥补社会工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服务实务领域的不足 | 第39-40页 |
(二)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 第40-43页 |
1 社会工作者与高校毕业生的关系 | 第40页 |
2 社会工作与其他专业、机构的竞争与合作 | 第40-41页 |
3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服务的专业督导 | 第41-43页 |
五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