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3-14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4-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9-20页 |
1.2 CCD图像传感器的历史 | 第20-21页 |
1.3 CCD模拟前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2-25页 |
第二章 CCD图像处理系统 | 第25-51页 |
2.1 CCD工作原理 | 第25-40页 |
2.1.1 光电转换 | 第25-26页 |
2.1.2 电荷的储存 | 第26-29页 |
2.1.3 电荷的转移 | 第29-35页 |
2.1.4 电荷的检测 | 第35-38页 |
2.1.5 转移方式 | 第38-40页 |
2.2 CCD图像处理系统的原理 | 第40-44页 |
2.3 CCD模拟前端技术 | 第44-50页 |
2.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CCD输出信号的降噪处理 | 第51-73页 |
3.1 CCD输出信号中的噪声 | 第51-54页 |
3.1.1 随机噪声 | 第51-54页 |
3.1.2 固定图形噪声 | 第54页 |
3.2 CDS和VGA一体化电路 | 第54-72页 |
3.2.1 CDS电路的结构 | 第55-59页 |
3.2.2 CDS电路的时序 | 第59-60页 |
3.2.3 CDS电路的输出差模电压 | 第60-61页 |
3.2.4 CDS电路的输入共模电压 | 第61-63页 |
3.2.5 CDS电路的稳定性 | 第63-67页 |
3.2.6 CDS电路的共模反馈原理 | 第67-69页 |
3.2.7 CDS电路的设计方法 | 第69-71页 |
3.2.8 CDS电路的仿真结果 | 第71-72页 |
3.3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14bit 40MS/s流水线ADC | 第73-121页 |
4.1 模数转换器的概论 | 第73-76页 |
4.2 模数转换器的性能参数 | 第76-88页 |
4.2.1 静态参数 | 第76-80页 |
4.2.2 动态参数 | 第80-88页 |
4.3 流水线模数转换器的原理 | 第88-120页 |
4.3.1 两步转换的原理 | 第88-93页 |
4.3.2 流水线ADC与两步转换的关系 | 第93-99页 |
4.3.3 流水线ADC的定量分析 | 第99-103页 |
4.3.4 流水线ADC中的 1.5bit量化级以及错位相加规则 | 第103-106页 |
4.3.5 流水线ADC中带溢出位的 1.5bit量化级 | 第106-109页 |
4.3.6 流水线ADC中带溢出位的MDAC电路 | 第109-113页 |
4.3.7 流水线ADC中的运放 | 第113-116页 |
4.3.8 流水线ADC中的第2级MDAC电路 | 第116-118页 |
4.3.9 流水线ADC的仿真结果 | 第118-120页 |
4.4 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五章 其余模块 | 第121-133页 |
5.1 带隙基准电路 | 第121-126页 |
5.1.1 传统的带隙基准电路 | 第122-123页 |
5.1.2 新的带隙基准电路 | 第123-124页 |
5.1.3 仿真结果 | 第124-126页 |
5.2 可编程多相位时钟产生电路 | 第126-130页 |
5.2.1 延迟锁定环DLL的工作原理 | 第126-128页 |
5.2.2 时钟选择电路的工作原理 | 第128页 |
5.2.3 时钟组合电路的工作原理 | 第128-129页 |
5.2.4 仿真结果 | 第129-130页 |
5.3 可编程驱动器 | 第130-131页 |
5.4 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六章 版图设计及测试结果 | 第133-143页 |
6.1 版图设计 | 第133-135页 |
6.2 测试结果 | 第135-141页 |
6.2.1 芯片照片 | 第135-136页 |
6.2.2 水平时钟及消隐期间可编程性 | 第136-138页 |
6.2.3 CDS电路的增益可编程性 | 第138-139页 |
6.2.4 模拟前端处理图像信号 | 第139-141页 |
6.2.5 性能对比 | 第141页 |
6.3 小结 | 第141-14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3-147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143-144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44-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
作者简介 | 第157-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