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与上海地区儿童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对比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前言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5.1 实践意义第13页
        1.5.2 理论意义第13-15页
2.文献综述第15-22页
    2.1 心理资本研究产生的背景第15页
        2.1.1 积极心理学的开拓第15页
        2.1.2 组织行为学的推动第15页
    2.2 心理资本的概念及特征第15-17页
        2.2.1 心理资本概念第15-17页
        2.2.2 心理资本特征要素第17页
    2.3 心理资本的结构要素及测量第17-20页
        2.3.1 心理资本的结构第17-18页
        2.3.2 心理资本的测量第18-20页
    2.4 心理资本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2.4.1 心理资本研究领域第20页
        2.4.2 心理资本影响因素第20-21页
        2.4.3 心理资本作用机制第21-22页
3.结果第22-36页
    3.1 研究工具及对象分布第22-23页
        3.1.1 研究工具第22页
        3.1.2 研究对象及分布第22-23页
    3.2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3-36页
        3.2.1 两地儿童心理资本一般特点第23-24页
        3.2.2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和上海地区儿童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第24-29页
        3.2.3 贵阳地区与上海地区儿童心理心理资本各维度差异分析第29页
        3.2.4 多民族儿童心理资本各维度差异分析第29-34页
        3.2.5 性别心理资本各维度差异分析第34页
        3.2.6 年级心理资本各维度差异分析第34-36页
4.讨论第36-40页
    4.1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和上海地区儿童心理资本现状总体均较为积极,但两个地区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第36-37页
    4.2 儿童所属民族对儿童心理资本的影响第37-38页
    4.3 男女性别在儿童心理资本的总体状态下呈现显著性差异;儿童心理资本整体状态年龄上差异显著第38-40页
5.对策与建议第40-41页
    5.1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缩小地区差距第40页
    5.2 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教育软、硬件投入,注重儿童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第40页
    5.3 上海地区加强儿童意志力、坚韧性培养第40-41页
6.总结与展望第41-43页
    6.1 本研究主要结论第41页
    6.2 本研究创新之处及其局限性第41-42页
    6.3 今后研究的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附录第47-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再探:来自眼动的研究
下一篇: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反生产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