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价值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本文论证逻辑 | 第13-14页 |
四、研究目标和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美与人的否定:阶级批判理论下的王尔德批评(1949~1966年) | 第15-24页 |
第一节 十七年间王尔德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文化语境 | 第15-17页 |
一、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文艺政策 | 第15-16页 |
二、备受推崇的现实主义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批判资产阶级文学”氛围中的王尔德批评研究 | 第17-24页 |
一、颓废主义文学标签 | 第18页 |
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探讨 | 第18-20页 |
三、王尔德童话作品受到欢迎的原因 | 第20-24页 |
第二章 美与人的回归: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语境下的王尔德批评(1980~1989年). | 第24-36页 |
第一节 八十年代王尔德在中国的接受语境 | 第24-26页 |
一、“思想解放”运动 | 第24-25页 |
二、现代主义热潮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重新审视 | 第26-30页 |
一、八十年代初期王尔德研究策略 | 第26-28页 |
二、逐步回到艺术作品本身的研究 | 第28-30页 |
第三节 王尔德研究热潮与八十年代的思想启蒙、思想解放 | 第30-36页 |
一、文艺创作无功利性与对美的追求 | 第31-33页 |
二、王尔德与五四精神的延续 | 第33-36页 |
第三章 美与人的危机:多元视角下的王尔德批评(1990~至今) | 第36-48页 |
第一节 九十年代至今王尔德在中国的接受研究时代背景 | 第36-37页 |
一、消费主义的盛行 | 第36-37页 |
二、审美主义的坚守 | 第37页 |
第二节 反抗工具理性:对王尔德人文精神的追求的探讨 | 第37-45页 |
一、对王尔德思想中“人生价值”的探索 | 第38-40页 |
二、对王尔德自我建构的阐释 | 第40-45页 |
第三节 消费社会理论下对王尔德美学的瓦解 | 第45-48页 |
一、王尔德与消费社会 | 第45-46页 |
二、王尔德作品中体现出的消费主义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