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主要工作及研究创新 | 第18-19页 |
1.4.1 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19页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9-21页 |
第2章 基于杠杆率监管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21-30页 |
2.1 杠杆率监管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杠杆率 | 第21-22页 |
2.1.2 杠杆率监管 | 第22页 |
2.2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2.2.1 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 | 第22-24页 |
2.2.2 流动性风险管理 | 第24-25页 |
2.3 基于杠杆率监管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5-28页 |
2.3.1 权衡理论 | 第26页 |
2.3.2 金融脆弱理论 | 第26-27页 |
2.3.3 最后贷款人理论 | 第27页 |
2.3.4 风险吸收理论 | 第27-28页 |
2.3.5 公共利益论 | 第28页 |
2.4 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影响机理 | 第28-29页 |
2.4.1 分子项——调整负债结构 | 第28-29页 |
2.4.2 分母项——优化资产结构 | 第29页 |
2.5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杠杆率监管下国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践与启示 | 第30-40页 |
3.1 杠杆率监管下美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 第30-34页 |
3.1.1 美国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现状 | 第30-32页 |
3.1.2 杠杆率监管下美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 第32-34页 |
3.2 杠杆率监管下加拿大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 第34-37页 |
3.2.1 加拿大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现状 | 第34-36页 |
3.2.2 杠杆率监管下加拿大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实践 | 第36-37页 |
3.3 杠杆率监管下国外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启示 | 第37-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杠杆率监管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40-53页 |
4.1 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的现状 | 第40-42页 |
4.1.1 我国杠杆率监管的发展历程 | 第40-41页 |
4.1.2 我国杠杆率监管的现状 | 第41-42页 |
4.2 杠杆率监管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实状况 | 第42-47页 |
4.3 杠杆率监管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第47-52页 |
4.3.1 宏观经济新常态下的不确定性 | 第47-49页 |
4.3.2 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剧 | 第49-51页 |
4.3.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 | 第51-52页 |
4.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杠杆率监管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证分析 | 第53-60页 |
5.1 样本选取 | 第53页 |
5.2 指标选取 | 第53-55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55-59页 |
5.3.1 模型设定 | 第55-57页 |
5.3.2 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5.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杠杆率监管下强化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对策 | 第60-65页 |
6.1 加强风险识别能力,提升杠杆率监管水平 | 第60-62页 |
6.2 提升资产质量,优化资产结构 | 第62-63页 |
6.3 完善流动性风险监控体系,促进市场间良性互通 | 第63-64页 |
6.4 小结 | 第64-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