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2 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3 中印生产性服务贸易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生产性服务贸易理论概述 | 第14-17页 |
2.1 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定义与分类 | 第14页 |
2.2 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性相关理论 | 第14-17页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4-15页 |
2.2.2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5-16页 |
2.2.3 比较优势对于服务贸易的适用性 | 第16-17页 |
第三章 中印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现状分析 | 第17-25页 |
3.1 中印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的整体水平 | 第17-19页 |
3.2 中印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速度 | 第19-21页 |
3.3 中印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结构 | 第21-25页 |
第四章 中印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对比 | 第25-39页 |
4.1 反映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指数 | 第25-26页 |
4.2 中印保险和养老金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 第26-28页 |
4.3 中印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 第28-30页 |
4.4 中印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 第30-32页 |
4.5 中印其他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 第32-39页 |
第五章 中印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9-46页 |
5.1 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5.2 生产性服务贸易VAR模型 | 第40-46页 |
5.2.1 单位根检验 | 第40-41页 |
5.2.2 建立VAR模型 | 第41-43页 |
5.2.3 脉冲响应分析 | 第43-46页 |
第六章 实证分析结果及其政策含义 | 第46-49页 |
6.1 实证分析结果 | 第46页 |
6.2 政策含义 | 第46-49页 |
6.2.1 促进生产性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同发展 | 第46-47页 |
6.2.2 适当增强服务贸易开放度 | 第47-48页 |
6.2.3 适度扩大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 第48-4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