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

康华农业借壳上市中财务舞弊的审计研究--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的分析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导论第14-23页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4-15页
        1.1.2 选题意义第15页
        1.1.3 研究的问题第15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5-20页
        1.2.1 财务舞弊动因研究第16-17页
        1.2.2 财务舞弊方式研究第17页
        1.2.3 财务舞弊识别研究第17-18页
        1.2.4 基于舞弊因子理论的研究第18-19页
        1.2.5 研究述评第19-20页
    1.3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第20-21页
        1.3.1 主要内容第20页
        1.3.2 研究框架第20-21页
    1.4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 论文创新点第22-23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第23-29页
    2.1 理论基础第23-26页
        2.1.1 财务舞弊动因理论第23-25页
        2.1.2 其他相关理论第25-26页
    2.2 财务舞弊相关概念第26-29页
        2.2.1 财务舞弊第26-27页
        2.2.2 盈余管理第27页
        2.2.3 会计信息失真第27-29页
第3章 基于风险因子理论的财务舞弊及审计对策的理论框架构建第29-42页
    3.1 理论框架体系第29-31页
    3.2 财务舞弊行为的五因子分析第31-34页
        3.2.1 道德因子第31页
        3.2.2 动机因子第31-32页
        3.2.3 机会因子第32-33页
        3.2.4 暴露可能性因子第33页
        3.2.5 惩罚力度因子第33-34页
    3.3 五因子的归因分析——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缺失第34-38页
        3.3.1 内部控制对五因子的影响第35-37页
        3.3.2 外部监管对五因子的影响第37-38页
    3.4 财务舞弊的审计对策——基于五因子控制的视角第38-42页
        3.4.1 道德维度的审计对策第38-39页
        3.4.2 动机维度的审计对策第39页
        3.4.3 机会维度的审计对策第39-40页
        3.4.4 暴露可能性维度的审计对策第40页
        3.4.5 惩罚力度维度的审计对策第40-42页
第4章 康华农业财务舞弊的案例背景与问题分析第42-51页
    4.1 康华农业背景第42页
    4.2 康华农业财务舞弊案例回顾第42-44页
    4.3 康华农业财务舞弊手段剖析第44-51页
        4.3.1 虚增资产第44-46页
        4.3.2 虚增营业收入第46-49页
        4.3.3 虚减营业成本第49-51页
第5章 康华农业财务舞弊因子归因分析第51-58页
    5.1 借壳上市过程中的道德因子分析第51-52页
    5.2 借壳上市过程中的动机因子分析第52-53页
        5.2.1 公司层面第52-53页
        5.2.2 中介机构层面第53页
    5.3 借壳上市过程中的机会因子分析第53-55页
        5.3.1 股权集中度过高第53-54页
        5.3.2 内部监督机制失效第54页
        5.3.3 信息与沟通障碍第54-55页
    5.4 借壳上市过程中的暴露可能性因子分析第55-56页
    5.5 借壳上市过程中的惩罚力度因子分析第56-58页
第6章 基于风险因子理论的公司财务舞弊审计对策第58-69页
    6.1 舞弊风险因子的内部审计对策第59-63页
        6.1.1 道德因子审计对策第59-60页
        6.1.2 动机因子审计对策第60页
        6.1.3 机会因子审计对策第60-62页
        6.1.4 暴露可能性因子审计对策第62-63页
    6.2 舞弊风险因子的外部审计对策第63-69页
        6.2.1 动机因子审计对策第63-64页
        6.2.2 暴露可能性因子审计对策第64-66页
        6.2.3 惩罚力度因子审计对策第66-69页
第7章 结论第69-71页
    7.1 结论第69-70页
    7.2 论文不足之处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部审计质量、第一大股东控制权与企业费用粘性--基于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一篇:JZ集团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