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川芎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LCCOMT)的固定化及结构生物学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29页
    1.1 川芎简介第14-15页
    1.2 川芎的药理作用第15-19页
        1.2.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第15-16页
        1.2.2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第16页
        1.2.3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第16-17页
        1.2.4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第17页
        1.2.5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第17页
        1.2.6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第17-18页
        1.2.7 其他作用第18-19页
    1.3 COMT简介第19-20页
    1.4 固定化方法简介第20-23页
        1.4.1 吸附固定化法第21页
        1.4.2 包埋固定化法第21-22页
        1.4.3 交联固定化法第22页
        1.4.4 共价结合固定化法第22-23页
    1.5 蛋白质结构研究方法简介第23-26页
        1.5.1 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第23-25页
        1.5.2 核磁共振波谱法第25页
        1.5.3 电镜三维重构技术第25-26页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第26-29页
        1.6.1 研究内容第27页
        1.6.2 本研究的意义第27-28页
        1.6.3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第28-29页
第2章 金属离子对LCCOMT酶活力的影响第29-42页
    2.1 实验材料第29页
        2.1.1 菌株第29页
        2.1.2 试剂第29页
        2.1.3 培养基第29页
    2.2 实验方法第29-32页
        2.2.1 LCCOMT的诱导表达第30页
        2.2.2 LCCOMT的纯化第30页
        2.2.3 LCCOMTSDS-PAGE检测第30-31页
        2.2.4 LCCOMT的鉴定第31页
        2.2.5 LCCOMT浓度测定第31页
        2.2.6 HPLC测定金属离子对LCCOMT活力的影响第31页
        2.2.7 Cu~(2+)、Zn~(2+)对LCCOMT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第31-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40页
        2.3.1 LCCOMT的表达纯化及SDS-PAGE检测第32-33页
        2.3.2 LCCOMT的鉴定第33-34页
        2.3.3 LCCOMT浓度测定第34页
        2.3.4 金属离子对LCCOMT活力的影响第34-38页
        2.3.5 Cu~(2+)、Zn~(2+)对LCCOMT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第38-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海藻酸钠固定化LCCOMT的研究第42-58页
    3.1 实验材料第42页
        3.1.1 菌株第42页
        3.1.2 试剂第42页
        3.1.3 培养基第42页
    3.2 实验方法第42-45页
        3.2.1 LCCOMT的表达纯化及SDS-PAGE检测第42页
        3.2.2 LCCOMT浓度测定第42页
        3.2.3 固定化LCCOMT单因素实验第42-43页
        3.2.4 固定化LCCOMT正交试验第43-44页
        3.2.5 游离酶与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比较第44-45页
        3.2.6 固定化LCCOMT操作稳定性实验第45页
        3.2.7 聚乙二醇4000对固定化LCCOMT活力的影响第4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5-56页
        3.3.1 LCCOMT的表达纯化及SDS-PAGE检测第45页
        3.3.2 LCCOMT浓度测定第45-46页
        3.3.3 固定化LCCOMT单因素实验第46-49页
        3.3.4 固定化LCCOMT正交试验结果第49-51页
        3.3.5 游离酶与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比较第51-54页
        3.3.6 固定化LCCOMT操作稳定性实验第54-55页
        3.3.7 聚乙二醇4000对固定化LCCOMT活力的影响第55-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LCCOMT的结构生物学研究第58-78页
    4.1 实验材料第58页
        4.1.1 菌株与载体第58页
        4.1.2 试剂第58页
        4.1.3 培养基第58页
    4.2 实验方法第58-63页
        4.2.1 LCCOMT基因片段的制备第58-59页
        4.2.2 LCCOMT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9-61页
        4.2.3 LCCOMT的诱导表达和纯化第61页
        4.2.4 LCCOMT浓度测定第61页
        4.2.5 LCCOMT活性检测第61-62页
        4.2.6 LCCOMT结晶条件初筛第62页
        4.2.7 LCCOMT结晶条件优化第62-63页
        4.2.8 LCCOMT衍射数据收集第63页
        4.2.9 LCCOMT晶体结构解析第6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3-77页
        4.3.1 LCCOMT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3-64页
        4.3.2 LCCOMT的诱导表达第64页
        4.3.3 LCCOMT的纯化第64-65页
        4.3.4 LCCOMT活性检测第65-66页
        4.3.5 LCCOMT结晶条件初筛结果第66-68页
        4.3.6 LCCOMT结晶条件优化结果第68-70页
        4.3.7 LCCOMT数据收集和结构解析第70-75页
        4.3.8 His标签对LCCOMT结晶的影响第75-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结论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医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精益管理研究
下一篇:新型三氮唑类EP4受体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骨关节炎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