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仲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行为实施现状分析 | 第18-32页 |
2.1 仲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2.1.1 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 第18页 |
2.1.2 主导产业各领风骚 | 第18-21页 |
2.1.3 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 第21页 |
2.2 仲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 第21-23页 |
2.2.1 创新择商选资机制 | 第21页 |
2.2.2 完善服务平台建设 | 第21-22页 |
2.2.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22-23页 |
2.3 仲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23-31页 |
2.3.1 区域产业选择趋同 | 第23-24页 |
2.3.2 要素资源配置不当 | 第24页 |
2.3.3 金融服务供应不足 | 第24-26页 |
2.3.4 科技资源整合不够 | 第26-27页 |
2.3.5 招才引智事倍功半 | 第27-29页 |
2.3.6 政策扶持收效甚微 | 第29-30页 |
2.3.7 产业综合考评滞后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仲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行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2-37页 |
3.1 思想认识存在局限 | 第32页 |
3.2 政府定位模糊不清 | 第32-33页 |
3.3 管理体制缺乏创新 | 第33页 |
3.4 投融资机制不健全 | 第33-34页 |
3.5 创新合作机制滞后 | 第34页 |
3.6 人才流动机制缺失 | 第34-35页 |
3.7 政策配套不够完善 | 第35页 |
3.8 产业管理模式僵化 | 第35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启示 | 第37-47页 |
4.1 国外的实践 | 第37-40页 |
4.1.1 美国硅谷模式 | 第37-38页 |
4.1.2 日本筑波模式 | 第38-39页 |
4.1.3 法国索菲亚模式 | 第39-40页 |
4.2 国内的探索 | 第40-44页 |
4.2.1 张江高新区模式 | 第40-41页 |
4.2.2 成都高新区模式 | 第41-42页 |
4.2.3 深圳高新区模式 | 第42-44页 |
4.3 对仲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行为实施的启示 | 第44-46页 |
4.3.1 重视市场需求培育 | 第44-45页 |
4.3.2 强化产业组织管理 | 第45页 |
4.3.3 构筑产业发展平台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府行为的对策 | 第47-52页 |
5.1 提升园区创新意识 | 第47-48页 |
5.2 校正政府职能定位 | 第48页 |
5.3 创新园区管理体制 | 第48页 |
5.4 推进金融机制创新 | 第48-49页 |
5.5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 第49页 |
5.6 建立开放人才机制 | 第49-50页 |
5.7 完善政策体系配套 | 第50-51页 |
5.8 构建动态管理模式 | 第51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件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