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感应性与植物运动论文--协迫生理学论文

干旱胁迫下蚕豆质膜H~+-ATPase调控硝态氮吸收的分子机理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词第17-18页
第一章 序言第18-36页
    1.1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干旱的应答机制第18-23页
        1.1.1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第18-21页
            1.1.1.1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18-19页
            1.1.1.2 干旱对植物养分吸收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9-20页
            1.1.1.3 干旱对生物膜系统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20-21页
        1.1.2 植物对干旱的应答机制第21-23页
            1.1.2.1 植物缓解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第21-22页
            1.1.2.2 植物缓解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第22-23页
    1.2 质膜H~+-ATPase的研究进展第23-28页
        1.2.1 质膜H~+-ATPase的结构第23-24页
        1.2.2 质膜H~+-ATPase的功能第24-28页
            1.2.2.1 产生电化学梯度,控制物质跨膜运输第24-25页
            1.2.2.2 调节气孔的开度第25页
            1.2.2.3 参与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第25页
            1.2.2.4 参与细胞的伸长与生长第25-26页
            1.2.2.5 对逆境胁迫的响应第26-27页
            1.2.2.6 逆境信号分子对质膜H~+-ATPase活性的调节第27-28页
    1.3 14-3-3蛋白的研究进展第28-32页
        1.3.1 14-3-3蛋白的结构与作用机制第28-30页
        1.3.2 14-3-3蛋白的功能第30-32页
            1.3.2.1 参与调控信号转导第30页
            1.3.2.2 参与植物生理活动第30-31页
            1.3.2.3 参与逆境胁迫的应答第31页
            1.3.2.4 对细胞周期的调控第31-32页
            1.3.2.5 14-3-3蛋白对质膜H~+-ATPase活性的调节第32页
    1.4 植物硝态氮吸收的研究进展第32-34页
        1.4.1 植物对硝态氮吸收的生理基础第32-33页
        1.4.2 植物吸收硝态氮的分子机制第33-34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34-36页
第二章 干旱胁迫下质膜H~+-ATPase活性对蚕豆硝态氮吸收能力影响第36-4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6-40页
        2.1.1 蚕豆的培养第36页
        2.1.2 干旱胁迫处理第36-37页
        2.1.3 气孔传导率和蒸腾速率的测定第37页
        2.1.4 硝态氮吸收与失水率的测定第37页
        2.1.5 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第37-38页
        2.1.6 过氧化氢与一氧化氮含量的测定第38页
        2.1.7 质膜H~+-ATPase活性与氢泵活性的测定第38-39页
        2.1.8 CO-IP和Western blotting第39-40页
        2.1.9 数据处理第40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0-44页
        2.2.1 PEG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对蚕豆植株的蒸腾速率、气孔传导率、失水率以及硝态氮吸收能力的影响第40-41页
        2.2.2 PEG处理下对蚕豆根中可溶性糖、蛋白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第41-42页
        2.2.3 PEG处理对蚕豆根一氧化氮以及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第42-43页
        2.2.4 PEG处理干旱胁迫对质膜H~+-ATPase活性、质膜H~+-ATPase与14-3-3蛋白的结合能力以及氢泵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2.3 讨论第44-48页
第三章 干旱胁迫下质膜H~+-ATPase激活剂和抑制剂对蚕豆硝态氮吸收能力影响第48-5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3.1.1 材料的培养第48页
        3.1.2 材料的处理第48页
        3.1.3 气孔传导率和蒸腾速率的测定第48页
        3.1.4 硝态氮吸收与失水率的测定第48页
        3.1.5 过氧化氢与一氧化氮含量的测定第48-49页
        3.1.6 质膜H~+-ATPase活性与氢泵活性的测定第49页
        3.1.7 免疫共沉淀分析第49页
        3.1.8 数据处理第49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9-54页
        3.2.1 质膜H~+-ATPase激活剂的应用对干旱胁迫下蚕豆蒸腾速率、气孔传导率、失水率以及硝态氮吸收量的影响第49-50页
        3.2.2 质膜H~+-ATPase激活剂对干旱胁迫下蚕豆根中一氧化氮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第50页
        3.2.3 质膜H~+-ATPase激活剂的应用对干旱胁迫下蚕豆根质膜H~+-ATPase活性、质膜H~+-ATPase与14-3-3蛋白的结合能力以及氢泵活性的影响第50-51页
        3.2.4 质膜H~+-ATPase抑制剂的应用对干旱胁迫下蚕豆蒸腾速率、气孔传导率、失水率以及硝态氮吸收量的影响第51-52页
        3.2.5 质膜H~+-ATPase抑制剂对干旱胁迫下蚕豆根中一氧化氮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第52-53页
        3.2.6 质膜H~+-ATPase抑制剂的应用对干旱胁迫下蚕豆根质膜H~+-ATPase活性以及氢泵活性的影响第53-54页
    3.3 讨论第54-56页
第四章 干旱胁迫下外源过氧化氢及其清除剂和抑制剂对蚕豆硝态氮吸收能力影响第56-6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4.1.1 材料的培养第56页
        4.1.2 材料的处理第56页
        4.1.3 气孔传导率,蒸腾速率的测定第56-57页
        4.1.4 硝态氮吸收与失水率的测定第57页
        4.1.5 过氧化氢与一氧化氮含量的测定第57页
        4.1.6 质膜H~+-ATPase活性与氢泵活性的测定第57页
        4.1.7 免疫共沉淀分析第57页
        4.1.8 数据处理第5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7-64页
        4.2.1 外源过氧化氨的应用对干旱胁迫下蚕豆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传导率失水率议及硝态氧吸收量的巧响第57-58页
        4.2.2 外源过氧化氢的应用对干旱胁迫下蚕豆根中一氧化氮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第58-59页
        4.2.3 外源过氧化氢的应用对干旱胁迫下蚕豆根质膜H~+-ATPase活性、质膜H~+-ATPase与14-3-3蛋白的结合能力以及氢泵活性的影响第59-60页
        4.2.4 外源过氧化氢清除剂和抑制剂的应用对干旱胁迫下蚕豆的蒸腾速率、气孔传导率、失水率以及硝态氮的吸收能力的影响第60-62页
        4.2.5 外源过氧化氢清除剂和抑制剂的应用对干旱胁迫下蚕豆根中一氧化氮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第62页
        4.2.6 外源过氧化氢清除剂和抑制剂的应用对干旱胁迫下蚕豆根质膜H~+-ATPase活性、质膜H~+-ATPase与14-3-3蛋白的互作水平以及氢泵活性的影响第62-64页
    4.3 讨论第64-6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量表达拟南芥CAT影响烟草对气体甲醛吸收的机理研究
下一篇:云南三七主根力学特性研究及冲击粉碎显式动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