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热电厂运营期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研究 | 第19-22页 |
2.1 热电厂简介 | 第19页 |
2.2 热电厂运营期对地下水环境主要影响因子及影响途径 | 第19-20页 |
2.3 热电厂运营期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条件 | 第20页 |
2.4 热电厂运营期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方法及参数的获取 | 第20-22页 |
2.4.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4.2 数值模拟所需参数的获取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28页 |
3.1 研究区位置 | 第22-24页 |
3.2 气象与水文 | 第24-26页 |
3.2.1 气象 | 第24页 |
3.2.2 水文 | 第24-26页 |
3.3 地形地貌 | 第26页 |
3.4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区域地质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28-34页 |
4.1 区域地层及岩性 | 第28-29页 |
4.2 区域构造及断裂 | 第29-30页 |
4.3 区域水文地质 | 第30-34页 |
4.3.1 区域水文地质分区 | 第30-31页 |
4.3.2 含水岩组的划分 | 第31-32页 |
4.3.3 地下水水位及动态 | 第32页 |
4.3.4 地下水位埋深及其变差 | 第32-33页 |
4.3.5 地下水的流向 | 第33页 |
4.3.6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分布 | 第33-34页 |
第五章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34-42页 |
5.1 下徐各庄热电厂厂址水文地质条件 | 第34-35页 |
5.2 朱峪贮灰场水文地质条件 | 第35-36页 |
5.3 含水岩组的空间分布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 第36-38页 |
5.4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 第38-42页 |
第六章 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2-56页 |
6.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其数学描述 | 第42-43页 |
6.1.1 模拟区范围 | 第42页 |
6.1.2 边界条件概化 | 第42页 |
6.1.3 补、径、排条件 | 第42-43页 |
6.2 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渗流数学模型数学描述 | 第43-45页 |
6.3 数值模拟 | 第45-56页 |
6.3.1 三维几何模型 | 第45-48页 |
6.3.2 三维水文地质模型 | 第48-56页 |
第七章 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 | 第56-76页 |
7.1 污染物运移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6-58页 |
7.2 热电厂、灰场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研究 | 第58-76页 |
7.2.1 正常工况下热电厂运营期对厂区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研究 | 第58页 |
7.2.2 事故工况下热电厂厂区及灰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途径分析 | 第58-59页 |
7.2.3 事故工况下热电厂厂区及灰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 第59-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