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交通疏导科学化 | 第12页 |
1.2.2 交通疏导智能化 | 第12页 |
1.2.3 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基于点对点导航的高速公路事故路段交通疏导系统架构 | 第17-22页 |
2.1 基于点对点导航的高速公路事故路段交通疏导方法需求分析 | 第17-18页 |
2.1.1 现有的交通疏导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2.1.2 基于点对点导航的交通疏导方法达到的目标 | 第17-18页 |
2.2 基于点对点导航的高速公路事故路段交通疏导系统结构 | 第18-21页 |
2.2.1 基于点对点导航的高速公路事故路段交通疏导系统构成 | 第18-21页 |
2.2.2 基于点对点导航的高速公路事故路段交通疏导系统功能 | 第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基于点对点导航的高速公路事故路段交通疏导方法研究 | 第22-54页 |
3.1 交通事故路段介绍 | 第22-26页 |
3.1.1 事故区 | 第22-24页 |
3.1.2 排队区 | 第24页 |
3.1.3 疏导区 | 第24页 |
3.1.4 恢复区 | 第24-25页 |
3.1.5 中央隔离带豁 | 第25-26页 |
3.2 事故路段车辆限速控制 | 第26-28页 |
3.3 车型控制 | 第28页 |
3.4 事故路段车辆行驶车道控制 | 第28-31页 |
3.5 事故路段内车辆的疏导思路 | 第31-45页 |
3.5.1 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及通道长度的计算 | 第31-34页 |
3.5.2 排队长度预测 | 第34-35页 |
3.5.3 车型比例的确定 | 第35-37页 |
3.5.4 利用对向车道进行交通疏导 | 第37-41页 |
3.5.5 控制对向车道的车流量 | 第41-45页 |
3.6 事故路段交通疏导模型 | 第45-53页 |
3.6.1 事故占一条车道 | 第45-46页 |
3.6.2 事故占二条车道 | 第46-47页 |
3.6.3 事故占三条车道 | 第47-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基于点对点导航的高速公路事故路段交通疏导方法选择 | 第54-75页 |
4.1 基于点对点导航的高速公路事故路段交通疏导方法选择依据 | 第54-56页 |
4.1.1 时间最优 | 第54页 |
4.1.2 优先疏导策略 | 第54-55页 |
4.1.3 公平原则 | 第55-56页 |
4.2 事故路段交通疏导模型的策略及疏导时间 | 第56-70页 |
4.2.1 豁.附近、豁.与事故区之间排队车辆的疏导方法及时间 | 第57-58页 |
4.2.2 利用对向车道绕过事故段继续按原路线行驶的策略 | 第58-64页 |
4.2.3 利用对向车道绕过事故段继续按原路线行驶的时间 | 第64-66页 |
4.2.4 利用对向车道调头至节点A的策略 | 第66-68页 |
4.2.5 利用对向车道调头至节点A行驶的时间 | 第68-70页 |
4.3 事故路段交通疏导模型选择 | 第70-74页 |
4.3.1 交通组织时间计算 | 第70-72页 |
4.3.2 从节点到目的地的时间计算 | 第72-73页 |
4.3.3 模型确定 | 第73-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算例分析 | 第75-79页 |
5.1 事故场景 | 第75页 |
5.2 事故处理分析 | 第75-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