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研究背景 | 第8-24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异靛类化合物在材料以及药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 第8-9页 |
1.3 合成异靛类化合物的几种方法 | 第9-12页 |
1.3.1 由传统的Aldol缩合环化方法制备异靛类化合物(路线a) | 第9-10页 |
1.3.2 通过二氢吲哚-2,3-二酮自身缩合制备产物(路线b) | 第10-11页 |
1.3.3 利用二氢吲哚-2-酮自身缩合制备异靛类化合物(路线c) | 第11页 |
1.3.4 二苯基乙烯胺分子内环合制备异靛类化合物(路线d) | 第11-12页 |
1.3.5 利用溴吲哚-2-酮自身缩合制备异靛类化合物(路线e) | 第12页 |
1.4 过渡金属催化的碳碳键偶联来构建2-羰基吲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1-24页 |
第2章 课题设计 | 第24-30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金属钯催化的分子内的C-H官能化 | 第24-26页 |
2.3 课题设计 | 第26-28页 |
2.4 初步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2.5 课题意义 | 第29-30页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30-42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分子内串联合环反应的发现及产物结构的确认 | 第30-31页 |
3.3 反应条件的优化及讨论 | 第31-32页 |
3.4 底物适用范围的研究 | 第32-33页 |
3.5 方法适用性的讨论 | 第33-36页 |
3.6 异靛和甲异靛的合成 | 第36-37页 |
3.7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和电子效应动力学实验 | 第37-38页 |
3.8 反应机理的讨论 | 第38-39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第4章 论文结论和展望 | 第42-44页 |
第5章 实验部分 | 第44-52页 |
5.1 实验所用试剂规格和来源 | 第44-45页 |
5.2 实验分析仪器和方法 | 第45页 |
5.3 底物的制备 | 第45-48页 |
5.3.1 对称丁炔二酰胺类底物的制备 | 第45-46页 |
5.3.2 非对称丁炔二酰胺类底物的制备 | 第46-47页 |
5.3.3 底物90s-v的制备 | 第47-48页 |
5.4 异靛类产物的合成 | 第48-50页 |
5.4.1 醋酸钯催化的合成异靛类化合物的操作步骤 | 第48-49页 |
5.4.2 克级异靛产物7a的制备 | 第49页 |
5.4.3 脱除PMB保护基 | 第49-50页 |
5.5 竞争实验 | 第50-51页 |
5.5.1 化合物90a和90a-D_(10)分子间的竞争反应实验 | 第50页 |
5.5.2 90i和90q分子间竞争性反应实验 | 第50-5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所制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52-66页 |
6.1 丁炔二酰胺类化合物的数据表证 | 第52-57页 |
6.2 异靛类产物的数据表证 | 第57-63页 |
6.3 化合物2q的单晶衍射数据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6-78页 |
附录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1H&~(13)C-NMR谱图 | 第78-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