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梁式桥论文

铁路32m箱梁剪力滞效应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箱形截面梁第10页
    1.2 箱形梁的受力分析第10-12页
    1.3 剪力滞效应第12-13页
    1.4 剪力滞系数第13页
    1.5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3-20页
        1.5.1 解析理论第13-14页
        1.5.2 比拟杆法第14-15页
        1.5.3 能量变分法第15-17页
        1.5.4 数值解法第17-19页
        1.5.5 模型试验第19-20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薄壁直线箱梁剪力滞的能量变分法第21-58页
    2.1 基本假定第21-22页
    2.2 不考虑剪切变形的情况第22-44页
        2.2.1 翼板的纵向位移沿横向为三次抛物线分布第22-32页
        2.2.2 翼板的纵向位移沿横向为四次抛物线分布第32-42页
        2.2.3 三次、四次位移函数的比选第42-44页
    2.3 考虑剪切变形的情况第44-56页
        2.3.1 翼板的纵向位移沿横向为四次抛物线分布第44-55页
        2.3.2 剪切变形对剪力滞效应的影响第55-56页
    2.4 算例第56-57页
    2.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剪力滞效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第58-66页
    3.1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模型第58-59页
        3.1.1 分离式模型第58页
        3.1.2 组合式模型第58-59页
        3.1.3 整体式模型第59页
    3.2 预应力结构的建模方法第59-62页
        3.2.1 等效荷载法第59-60页
        3.2.2 实体力筋法第60-62页
    3.3 ANSYS 中的混凝土单元和钢筋单元第62-65页
        3.3.1 SOLID65 单元第62-63页
        3.3.2 LINK8 单元第63-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铁路 32 m简支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第66-83页
    4.1 铁路 32 m 简支箱梁简介第66-69页
    4.2 ANSYS 建模分析第69-78页
        4.2.1 ANSYS 建模第69-70页
        4.2.2 加载工况第70-71页
        4.2.3 挠度第71-72页
        4.2.4 应力及剪力滞系数分析第72-78页
    4.3 箱型梁翼板有效宽度第78-82页
        4.3.1 集中荷载下有效分布宽度第79-80页
        4.3.2 均布荷载下有效分布宽度第80页
        4.3.3 各国规范对简支梁有效分布宽度的规定及对比第80-82页
    4.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简支梁剪力滞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3-97页
    5.1 不同形式的荷载对剪力滞效应的影响第83-84页
        5.1.1 简支梁受集中荷载第83页
        5.1.2 简支梁受均布荷载第83-84页
    5.2 荷载的纵向变位对剪力滞效应的影响第84-86页
        5.2.1 加载工况第84-85页
        5.2.2 结果与分析第85-86页
    5.3 荷载的横向变位对剪力滞效应的影响第86-95页
        5.3.1 以往方法存在的问题第86-87页
        5.3.2 修正后的基本假定及微分方程的推导第87-89页
        5.3.3 荷载横向作用位置对简支梁剪力滞效应的影响第89-93页
        5.3.4 荷载横向作用位置对简支梁挠度的影响第93-95页
    5.4 I_s/ I对剪力滞效应的影响第95-96页
    5.5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7-100页
    6.1 关于能量变分法分析剪力滞的结论第97页
    6.2 关于有限元 ANSYS 软件分析剪力滞的结论第97页
    6.3 关于变分法与 ANSYS 对比分析的一些结论第97-98页
    6.4 关于影响剪力滞参数的一些结论第98页
    6.5 剪力滞理论研究的展望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路耦合系统非线性车辆模型动态实验研究
下一篇:180kVA机车辅助电源电磁兼容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