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困境及抉择--基于上海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实践的质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问题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3.1 有关社会工作伦理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2 有关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3 有关社会工作伦理抉择的研究 | 第15-17页 |
1.4 概念界定及研究框架 | 第17-20页 |
1.4.1 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1.4.3 论文结构 | 第2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1.5.1 质性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2 研究地域的选择 | 第21页 |
1.5.3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1-22页 |
1.5.4 资料的收集 | 第22-23页 |
1.5.5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23-24页 |
第2章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伦理困境 | 第24-35页 |
2.1 保密界限与弹性 | 第24-27页 |
2.1.1 保密的实施与限制 | 第24-25页 |
2.1.2 信息公开与隐私保护 | 第25-26页 |
2.1.3 保密承诺与家属请求 | 第26-27页 |
2.2 案主自决与强制干预 | 第27-28页 |
2.2.1 案主自决原则 | 第27页 |
2.2.2 自决的“夸大”与“弱化” | 第27-28页 |
2.2.3 自主决定与强制干预 | 第28页 |
2.3 利益冲突 | 第28-30页 |
2.3.1 个人绩效与案主权益 | 第29页 |
2.3.2 机构发展与案主权益 | 第29-30页 |
2.4 专业界限与双重关系 | 第30-31页 |
2.4.1 人情互动与公私界限 | 第30-31页 |
2.4.2 多重角色与专业关系 | 第31页 |
2.5 价值冲突 | 第31-33页 |
2.5.1 专业接纳与个人抗拒 | 第32-33页 |
2.5.2 助人自助与监督管理 | 第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伦理抉择 | 第35-43页 |
3.1 本土伦理抉择的原则 | 第35-38页 |
3.1.1 生命与维稳居于首位 | 第35-36页 |
3.1.2 权威与规范优于个人 | 第36页 |
3.1.3 效率与权益置于核心 | 第36-37页 |
3.1.4 人情与关系高于理性 | 第37-38页 |
3.2 伦理抉择的影响因素 | 第38-42页 |
3.2.1 个人特质:价值、角色与经验 | 第38-40页 |
3.2.2 伦理情境:对象、性质及程度 | 第40页 |
3.2.3 文化要素:人情、关系与和谐 | 第40-41页 |
3.2.4 制度因素:新旧制度的张力与整合 | 第41-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伦理抉择取向的本土化探讨 | 第43-49页 |
4.1 价值决定抑或文化决定 | 第43-46页 |
4.1.1 自我观念的澄清 | 第43-44页 |
4.1.2 社会文化的倡导 | 第44-45页 |
4.1.3 本土的调适策略 | 第45-46页 |
4.2 惩罚优先抑或服务优先 | 第46-47页 |
4.2.1 社区矫正的根本目标 | 第46页 |
4.2.2 刑罚执行与社会工作的双重性 | 第46-47页 |
4.2.3 本土的调适策略 | 第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总结与讨论 | 第49-53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49-50页 |
5.2 研究建议 | 第50-51页 |
5.3 研究贡献与局限 | 第51-53页 |
5.3.1 研究贡献 | 第51页 |
5.3.2 研究局限性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