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我国P2P网络借贷非法集资监管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5-11页
绪论第11-23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9页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9-21页
    四、创新之处第21-23页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第23-29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23-25页
        一、P2P网络借贷定义及模式第23页
        二、P2P网络借贷非法集资的法律界定第23-25页
        三、P2P网络借贷非法集资监管第25页
    第二节 相关理论依据第25-29页
        一、金融创新理论第25-26页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6页
        三、金融脆弱性理论第26-27页
        四、金融监管理论第27-29页
第二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非法集资危害及其监管的紧迫性第29-37页
    第一节 P2P网贷非法集资发展现状第29-34页
        一、借款者借助P2P网贷平台非法集资第30-31页
        二、P2P网贷平台虚构信息集资诈骗第31-33页
        三、个人或企业设置网贷平台自融资金第33-34页
    第二节 P2P网贷非法集资的危害及监管的必要性第34-37页
        一、P2P网贷非法集资的危害第34-35页
        二、加强P2P网贷非法集资监管的必要性第35-37页
第三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非法集资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7-45页
    第一节 现行P2P网贷非法集资监管概况第37-40页
        一、P2P网络借贷监管情况第37-39页
        二、P2P网络借贷监管初见成效第39-40页
    第二节 P2P网贷非法集资监管存在的问题第40-45页
        一、监管法规漏洞频现第40-41页
        二、监管主体缺位、错位第41页
        三、监管标准参差不齐第41-42页
        四、监管手段陈旧单一第42页
        五、监管团队素质不高第42-43页
        六、征信体系有待完善第43-45页
第四章 基于博弈论的P2P网贷非法集资监管问题原因分析第45-59页
    第一节 P2P网络借贷平台非法集资的双方博弈模型第45-49页
        一、监管部门与平台双方博弈模型的假设与构建第45-48页
        二、监管部门与平台模型求解与分析第48-49页
    第二节 P2P网络借贷借款者非法集资三方博弈模型第49-54页
        一、监管部门、平台与借款者的三方博弈模型的假设与构建第50-52页
        二、监管部门、平台和借款者三方模型的求解与分析第52-54页
    第三节 基于博弈均衡的P2P网贷非法集资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4-59页
        一、监管部门行为的原因第54-55页
        二、P2P网贷平台行为的原因第55-56页
        三、借款者行为的原因第56页
        四、研究结论第56-59页
第五章 P2P网络借贷非法集资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第59-65页
    第一节 国外P2P网络借贷非法集资监管的实践第59-62页
        一、美国的监管措施第59-60页
        二、英国的监管对策第60-61页
        三、日本的监管途径第61-62页
    第二节 国外P2P网络借贷非法集资监管经验启示第62-65页
第六章 强化我国P2P网络借贷非法集资监管的对策建议第65-71页
    第一节 完善法律体系,依法监管第65-66页
    第二节 明确监管主体,强化监管职责第66页
    第三节 设置统一标准,规范行业运行第66-67页
    第四节 提高监管技术,创新监管手段第67-69页
    第五节 重视监管人才培养,提高监管团队素质第69页
    第六节 加快征信体系建设,规范信用服务第69-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9-81页
致谢第81-83页
个人简历第83-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省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成长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十所高校的调查
下一篇: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