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第15-23页 |
一、核心概念 | 第15-19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二、学习进阶 | 第19-23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第三章 中学生物学“生物与环境”核心概念的提取和学习进阶的假设 | 第23-33页 |
一、“生物与环境”核心概念的总结 | 第24-27页 |
(一) 初中“生物与环境”核心概念的总结 | 第24页 |
(二) 初中“生物与环境”核心概念结构图的绘制 | 第24-25页 |
(三) 高中“生物与环境”核心概念的提取 | 第25-26页 |
(四) 高中“生物与环境”核心概念结构图的绘制 | 第26-27页 |
二、“生物与环境”学习进阶的假设 | 第27-33页 |
(一) 学习进阶的进阶变量的确定 | 第28页 |
(二) 学习进阶的起点及终点的设定 | 第28页 |
(三) 成就水平的划定 | 第28-33页 |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学习进阶的实践研究 | 第33-5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3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一) 文献研究 | 第33页 |
(二) 实践研究 | 第33-34页 |
三、研究对象 | 第34页 |
(一) 学段样本的选择 | 第34页 |
(二) 样本数量的划定 | 第34页 |
四、“生物与环境”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34-35页 |
五、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35页 |
六、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35-51页 |
(一)“生物群落”进阶变量的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二)“生态系统”进阶变量的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阶变量的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四)“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进阶变量的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第五章 基于“生物与环境”学习进阶的案例分析 | 第51-60页 |
一、案例一 | 第51-53页 |
二、案例二 | 第53-55页 |
三、案例三 | 第55-57页 |
四、案例四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72页 |
附录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03 年版)》中行为动词层次表 | 第64-65页 |
附录 2:学生调查问卷 | 第65-70页 |
附录 3:《高中“生物与环境”内容主观题调查问卷》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