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复杂网络的发展及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1.1.1 复杂网络的发展 | 第12-13页 |
1.1.2 复杂网络的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1.2 复杂网络的研究内容 | 第15-20页 |
1.2.1 复杂网络演化模型及生成机制 | 第15-17页 |
1.2.2 复杂网络的结构和性质 | 第17-18页 |
1.2.3 复杂网络上的动力学 | 第18-20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页 |
1.4 本文结构 | 第20-23页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23-43页 |
2.1 复杂网络的基本概念 | 第23-30页 |
2.1.1 复杂网络的定义及特征 | 第23-25页 |
2.1.2 度和度分布 | 第25-28页 |
2.1.3 两节点度的相关性 | 第28-29页 |
2.1.4 群集性 | 第29页 |
2.1.5 平均路径长度 | 第29-30页 |
2.1.6 最大连通子图 | 第30页 |
2.1.7 社团结构 | 第30页 |
2.2 复杂网络的模型 | 第30-36页 |
2.2.1 Erdos-Renyi随机图模型 | 第30-33页 |
2.2.2 Watts-Strogatz小世界网络模型 | 第33页 |
2.2.3 Albert-Barabasi无标度网络模型 | 第33-35页 |
2.2.4 LCD模型 | 第35-36页 |
2.2.5 具有随机性和择优性的网络模型 | 第36页 |
2.3 复杂网络统计参量的求解方法 | 第36-40页 |
2.3.1 平均场方法求解度分布 | 第37页 |
2.3.2 率方程方法求解度分布 | 第37-38页 |
2.3.3 主方程方法求解度分布 | 第38页 |
2.3.4 鞅方法求解度分布 | 第38页 |
2.3.5 马氏链方法求解度分布 | 第38-39页 |
2.3.6 度的相关性计算 | 第39-40页 |
2.3.7 最短路径求解 | 第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三章 复杂网络建模与分析 | 第43-67页 |
3.1 修正的BA扩展模型 | 第43-51页 |
3.1.1 模型描述 | 第44-45页 |
3.1.2 模型分析 | 第45-51页 |
3.2 带有随机和择优机制的网络模型 | 第51-61页 |
3.2.1 模型描述 | 第51-52页 |
3.2.2 稳定性分析 | 第52-54页 |
3.2.3 两节点度的相关性 | 第54-56页 |
3.2.4 三节点度的相关性 | 第56-61页 |
3.3 群体择优模型 | 第61-66页 |
3.3.1 模型描述 | 第62-63页 |
3.3.2 模型分析 | 第63-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手机短信的实证分析与建模 | 第67-91页 |
4.1 发送手机短信的间隔时间分布研究 | 第69-75页 |
4.2 手机短信网络的实证分析与建模 | 第75-85页 |
4.2.1 手机短信网络实证研究 | 第77-82页 |
4.2.2 加权手机短信网络模型 | 第82-85页 |
4.3 单个手机用户行为分析 | 第85-8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5.1 结论 | 第91-92页 |
5.2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致谢 | 第101-10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