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高支挡结构在西部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 第9-10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 ·路堤支挡工程 | 第10-13页 |
| ·路基支挡工程类型及适用条件 | 第10-11页 |
|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 | 第11-13页 |
|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3-16页 |
|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国内外应用和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工作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后土压力及内力计算方法 | 第17-47页 |
| ·现行桩板墙设计计算方法 | 第17-21页 |
| ·现行土压力的确定方法 | 第17页 |
| ·现行结构设计计算方法 | 第17-21页 |
| ·悬臂桩法 | 第17-18页 |
| ·桩锚部分位移协调法 | 第18-20页 |
| ·变形约束地基系数法 | 第20-21页 |
| ·现行设计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 ·整体现浇式预应力桩板墙墙后土压力及内力计算方法探讨 | 第21-44页 |
| ·土压力的计算理论及确定方法 | 第22-24页 |
| ·锚索拉力的确定 | 第24-25页 |
| ·用综合法对预应力锚索桩板墙进行设计计算 | 第25-44页 |
| ·综合法计算要点 | 第25页 |
| ·综合法计算假定 | 第25-26页 |
| ·悬臂段计算 | 第26-28页 |
| ·桩板墙嵌固段的内力计算 | 第28-44页 |
| ·基于VISUAL BASIC的内力计算程序 | 第44-47页 |
| 第三章 整体现浇式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现场试验 | 第47-53页 |
| ·试验方案 | 第47-48页 |
| ·试验工点概况 | 第47-48页 |
| ·现场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48-49页 |
| ·试验目的 | 第48页 |
| ·测试内容及方法 | 第48-49页 |
| ·试验工况划分及工况试验结果 | 第49-53页 |
| ·A_I工况简述 | 第49-50页 |
| ·B工况简述 | 第50-51页 |
| ·A(除A_I)工况简述 | 第51-52页 |
| ·C工况简述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整体现浇式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的试验研究 | 第53-102页 |
| ·ORIGIN软件简介 | 第53-54页 |
| ·A_I工况力学特征分析 | 第54-61页 |
| ·A_I工况填土土压力变化规律 | 第54-57页 |
| ·桩身截面弯矩随填土高度的变化规律 | 第57页 |
| ·桩身位移随填土高度的变化规律 | 第57-58页 |
| ·受力模式分析及设计计算方法验证 | 第58-61页 |
| ·B工况力学特征分析 | 第61-80页 |
| ·土压力增量随锚索拉力的变化规律 | 第61-69页 |
| ·土压力增量的分布规律 | 第61-65页 |
| ·土压力增量随锚索拉力的变化规律 | 第65-69页 |
| ·桩身截面弯矩增量随锚索拉力的变化规律 | 第69-73页 |
| ·桩身位移增量随锚索拉力的变化规律 | 第73-75页 |
| ·B工况受力模式 | 第75-80页 |
| ·A(除A_I)工况力学特征分析 | 第80-90页 |
| ·A(除A_I)填土土压力增量和锚索拉力增量之间的关系 | 第80-82页 |
| ·桩身弯矩极其增量随填土高度的变化规律 | 第82-85页 |
| ·桩身位移增量沿桩长的分布规律 | 第85-86页 |
| ·A(除A_I)受力模式分析及设计计算方法验证 | 第86-90页 |
| ·C工况力学特征分析 | 第90-99页 |
| ·C工况下锚索拉力随时间效应的变化规律 | 第90-91页 |
| ·土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第91-93页 |
| ·桩身弯矩沿桩长的分布规律 | 第93-94页 |
| ·桩身位移增量沿桩长的分布规律 | 第94-95页 |
| ·受力模式 | 第95-99页 |
| ·主要结论 | 第99-102页 |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工作 | 第102-104页 |
| ·主要结论 | 第102页 |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102-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附录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