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构成要素的政治学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第11-13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资料来源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生产计划的组织要素 | 第13-24页 |
一、组织力量:社会——国家 | 第13-17页 |
二、组织单位:家庭——集体 | 第17-19页 |
三、组织形式:非正式——正式 | 第19-20页 |
四、组织制度 | 第20-24页 |
(一) 生产责任制:评工计分 | 第20-22页 |
(二) 劳动管理制度:基本劳动日制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生产计划的运作要素 | 第24-36页 |
一、计划指标的制定 | 第24-28页 |
二、生产计划的内容 | 第28-36页 |
(一) 劳力的计划分配 | 第28-31页 |
(二) 畜力的计划分配 | 第31-33页 |
(三) 粪肥的计划分配 | 第33-36页 |
第四章 生产计划的行为要素 | 第36-43页 |
一、集体行为:抓革命,促生产 | 第36-38页 |
二、个体行为:作为与不作为的博弈 | 第38-39页 |
三、私分行为:劳动成果的制度外分配 | 第39-43页 |
第五章 生产计划的执行 | 第43-51页 |
一、计划与计划外生产 | 第43-46页 |
二、生产计划的再修订 | 第46-49页 |
三、生产计划的成效 | 第49-51页 |
第六章 后生产计划时代 | 第51-55页 |
一、计划的终结:国家力量的退出 | 第51-52页 |
二、生产的发展:社会力量的回归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