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复杂废弃物处置及光电催化制氢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3页
    1.1 研究概述第13页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综述第13-19页
        1.2.1 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第13-14页
        1.2.2 MFC阳极微生物的电子传递机制第14-17页
            1.2.2.1 外膜的细胞色素C直接接触第15-16页
            1.2.2.2 纳米导线第16页
            1.2.2.3 电子介体第16-17页
        1.2.3 MFC阴极电子受体第17-19页
            1.2.3.1 氧气第17-18页
            1.2.3.2 水相离子电子受体第18-19页
            1.2.3.3 其它化合物第19页
    1.3 用于MFC可持续生产生物能的阳极基质第19-22页
    1.4 阴极催化制氢技术第22-29页
        1.4.0 MFC阴极制氢工作原理及阴极催化剂第22页
        1.4.1 阴极制氢催化剂-铂第22-23页
        1.4.2 生物阴极第23-24页
        1.4.3 不锈钢和其他金属阴极第24-25页
        1.4.4 光电化学池(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PEC cell)催化制氢第25-29页
            1.4.4.1 PEC cell工作原理第25-26页
            1.4.4.2 PEC cell光阴极制氢及光阴极材料第26-29页
    1.5 基于MFC的生物阴极光电化学池第29-30页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第30-33页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0-31页
        1.6.2 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基于MFC的木质纤维素类物质转化及机制解析第33-47页
    2.1 概述第33-34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34-37页
        2.2.1 瘤胃微生物和实验材料第34页
        2.2.2 恒温瘤胃微生物燃料电池构建第34-35页
        2.2.3 分析测试及计算第35-36页
            2.2.3.1 化学测试和分析第35-36页
            2.2.3.2 MFC运行和电化学分析第36页
        2.2.4 微生物群落分析第36-3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7-46页
        2.3.1 电池性能分析第37-39页
        2.3.2 电子传递机制分析第39-41页
        2.3.3 降解机制分析第41-45页
        2.3.4 MFC中瘤胃微生物群落分析第45-46页
    2.4 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基于MFC的尿液综合处置技术原理第47-59页
    3.1 概述第47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47-49页
        3.2.1 尿液及磷酸铵镁实验第47-48页
        3.2.2 MFC构建和实验设计第48页
        3.2.3 分析测试及计算第48-49页
        3.2.4 微生物群落分析第4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9-57页
        3.3.1 磷酸铵镁处理过程分析第49-51页
        3.3.2 以尿液为MFC基质的MFC产电情况第51-53页
        3.3.3 集成处理工艺组分变化及优势分析第53-55页
        3.3.4 MFC微生物菌群分析第55-57页
    3.4 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基于MFC的Pd/Si NW光阴极催化制氢第59-75页
    4.1 概述第59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59-62页
        4.2.1 硅纳米线清洗及制备第59-60页
        4.2.2 硅纳米线表征第60页
        4.2.3 Pd/SiNW光电极制备第60页
        4.2.4 Pd/SiNW光电极表征第60-61页
        4.2.5 光电生物制氢系统构建及运行第61-6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2-73页
        4.3.1 硅纳米线阵列的形貌、光谱及性能表征第62-64页
        4.3.2 Pd/SiNW光电极的制备与表征第64-66页
        4.3.3 Pd/SiNW光电极的光电催化性能研究第66-67页
        4.3.4 生物阳极产电微生物的富集和驯化第67-69页
        4.3.5 生物光电化学池构建与性能分析第69-71页
        4.3.6 生物光电化学池产氢和产电情况第71-72页
        4.3.7 生物光电化学池工作原理第72-73页
    4.4 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基于MFC的MoS_3/SiNW光阴极催化制氢第75-85页
    5.1 概述第75页
    5.2 材料和方法第75-76页
        5.2.1 硫化钼-硅纳米线光电极制备第75页
        5.2.2 硫化钼-硅纳米线光电极表征第75-76页
        5.2.3 光电生物制氢系统构建和运行第7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6-84页
        5.3.1 MoS_3/SiNW电极表征第76-78页
        5.3.2 MoS_3/SiNW电极的光电催化性能研究第78-80页
        5.3.3 生物光电化学池构建及性能第80-81页
        5.3.4 生物光电化学池产电和产氢第81-82页
        5.3.5 生物光电化学池机制解析第82-84页
    5.4 小结第84-85页
总结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10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O2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
下一篇:江西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特征及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