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ku70菌株的构建及功能分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语表第11-12页
1 前言第12-24页
    1.1 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简介第12-13页
    1.2 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的概述第13-15页
        1.2.1 选择标记第14页
        1.2.2 转化方法第14-15页
    1.3 DNA双链断裂的修复机制第15-20页
        1.3.1 同源重组第16页
        1.3.2 非同源末端交联第16-18页
        1.3.3 HR与NHEJ的关系第18-19页
        1.3.4 Ku蛋白第19-20页
    1.4 提高丝状真菌基因敲除效率的策略第20-22页
        1.4.1 常规方法第20页
        1.4.2 split-maker技术第20-21页
        1.4.3 正/负双向筛选体系第21页
        1.4.4 抑制NHEJ途径第21-22页
    1.5 ku70基因敲除突变菌株的特性第22-23页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2 构建双元载体pDHt/sknt及转化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第24-36页
    2.1 实验材料第24-26页
        2.1.1 菌株和质粒第24页
        2.1.2 主要试剂第24-25页
        2.1.3 培养基第25-26页
        2.1.4 仪器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0页
        2.2.1 常规实验方法第26-28页
            2.2.1.1 质粒DNA提取第26页
            2.2.1.2 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6-27页
            2.2.1.3 DNA的体外重组操作第27页
            2.2.1.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第27页
            2.2.1.5 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第27-28页
            2.2.1.6 根癌农杆菌转化子的验证第28页
            2.2.1.7 分生孢子的制备第28页
            2.2.1.8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遗传转化第28页
        2.2.2 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对G418敏感性的测定第28-29页
        2.2.3 双元载体pDHt/sknt的构建及转化根癌农杆菌第29页
        2.2.4 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转化子的验证第29-30页
            2.2.4.1 转化子的PCR验证第29页
            2.2.4.2 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验证第29-30页
            2.2.4.3 转化子的southern blot验证第30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0-33页
        2.3.1 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对G418的敏感性第30-31页
        2.3.2 双元载体pDHt/sknt的构建及转化根癌农杆菌第31-32页
        2.3.3 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的遗传转化第32-33页
    2.4 讨论第33-35页
        2.4.1 选用G418抗性选择标记第33-34页
        2.4.2 通过中间质粒构建了双元载体pDHt/sknt第34页
        2.4.3 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nptⅡ转化子遗传稳定第34-35页
        2.4.4 双元载体pDHt/sknt可以用于其它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第35页
    2.5 小结第35-36页
3 ku70基因敲除突变菌株的构建及功能分析第36-51页
    3.1 实验材料第36-38页
        3.1.1 菌株和质粒第36页
        3.1.2 主要试剂第36页
        3.1.3 培养基第36页
        3.1.4 仪器第36-38页
    3.2 实验方法第38-43页
        3.2.1 常规实验方法第38-39页
            3.2.1.1 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的菌落PCR第38页
            3.2.1.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敲除第38页
            3.1.1.3 单孢分离第38-39页
            3.1.1.4 其他实验方法第39页
        3.2.2 ku70基因的克隆第39页
        3.2.3 veA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及转化根癌农杆菌第39-41页
        3.2.4 ku70基因敲除突变菌株的构建第41-42页
        3.2.5 Ku70基因敲除突变菌株Δku70的表型观察第42页
        3.2.6 基因敲除效率的分析第42-4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3-49页
        3.3.1 ku70基因的克隆与注释第43-44页
        3.3.2 veA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及转化根癌农杆菌第44-45页
        3.3.3 ku70基因敲除突变菌株的构建第45-46页
        3.3.4 ku70基因敲除突变菌株表型观察第46-47页
        3.3.5 基因敲除效率的分析第47-49页
    3.4 讨论第49-50页
        3.4.1 选用veA和flbA基因分析基因敲除效率第49页
        3.4.2 ku70基因敲除突变菌株表型第49-50页
        3.4.3 基因敲除的效率第50页
    3.5 小结第50-51页
4 总结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致谢第59-60页
附录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根霉培养条件优化及CPR基因的克隆表达
下一篇:黄鳝性腺抑制性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